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求职招租"不分涉嫌非法运营 "带车求职":隐患不小
|
来源:上海法治报 2007-5-18 14:57:00 |
|
其他几名“求职者”给出的回答也大致相同:常用也好,短租也罢,只要有业务,他们都愿意做。据他们介绍,目前他们的大部分“业务”基本来源于“短期租赁”,“市内用车,月费用大概在8000元左右,肯定比租赁公司便宜。”果不其然,记者了解到,大众、佳亚等知名租车公司的月租价格都普遍在万元以上。
带车求职主要服务短租者,直接和租赁公司“比拼”价格,这不仅让记者怀疑起“带车”者的目的究竟是“求职”还是“招租”,也对其是否有从事租车业务资格产生了疑问。
“我没有营运许可证。”姚先生认为,如果找到了长期工作,他的车就是“私车公用”;而即便承接了短期业务,他的车也不过是“私车私用”,因此从来没有考虑过“带车求职”还得办营运证明。
“根据《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货运出租汽车运输管理暂行规定》,不管是客运租车还是货运租车,都必须经过审批,办理过营运执照。”市交通执法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交通主管部门在这些条例和规定中,对出租业务的经营者资格做了严格规定,因此无论是公车还是私车,没有营运证明、却从事相应业务的车辆均已经违规;而提供“租车”服务的带车求职者,首先属于违规经营。
“雇佣关系”?
“非法运营”?
“无法签订劳动合同,你还愿不愿意提供服务?”
“当然愿意。”对记者的问题,众多“带车求职”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甚至有不少人反问记者,“我们需要签合同吗?”除了表示不需要签劳动合同外,记者还得知,就算接了“租车”业务,他们也无法提供任何租赁合同或协议。
一名带着一辆8座金杯面包车“求职”的司机告诉记者,从去年起他就开始“带车求职”,先后为4家小公司做过司机,但没有签过一份合同,“价格谈拢了就开始‘上班’。”这名司机自嘲说,这样的“工作方式”看起来灵活,实际却让他有些提心吊胆,“人家不需要用车了,我就立刻‘下岗’。”
记者从不少曾有过相同经历的求职者那里了解到,“不签合同”确实已经成了“带车求职”不成文的规矩。据说,很多公司之所以愿意找他们工作,看中的就是不用签劳动合同,能省去不少“麻烦”。
而尽管纷纷表示无法提供合同或协议,“带车求职”者却大都为“客户”准备了发票,姚先生就表示,他可以为租车者开具正规商业发票,还有少数司机甚至自称能提供“正规租赁发票”。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