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4日,情人节.不过在青岛出版的两份报纸上,却出现了两条相同的关于毕业生求职受挫后为害社会的报道,令人深思.
25岁的电脑造毒高手李俊,中专毕业后多次到北京、广州找IT方面的工作,但均为成功,为了发泄不满,同时抱着赚钱的目的,李俊开始编写病毒,后很快成为2006中国大陆十大病毒之毒王“熊猫烧香”的作者,给社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26岁的湖北中医学院毕业的大专生胡启强,在青岛工作不顺利,收入微薄,即产生了抢劫念头,在2006年年末的一个晚上,胡启强抢劫一名14岁初中女生的手机,在对方反抗时,胡思维中断,用刀子将初中女生割颈害死。
在审讯过程中,两位年富力强又受过一定知识技能教育的年轻人都流露出是求职的不顺利和挫败感让自己产生反社会的计划和行为。我们不仅要大声追问:求职受挫是一个人发生反社会行为的理由吗?
求职难是一个社会的现实情况,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上百万的研究生,几百万的准备跳槽改行的老毕业生,还有几千万的农民工,数量浩大的择业人口在争抢着供不应求的就业机会,求职不容易,不顺利,受挫折,就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如果说,求职受挫就有理由做出反社会的行为,那么百万多的求职失意者就都是潜在的犯罪嫌疑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反社会的行为了,这样的推理显然不能成立。不过,两位犯罪青年的行径却实实在在是一种“社会预警信号”------一种存在于年轻人心中的负面的社会情绪。那就是80年出生后的独生一代的成长与崛起,当这些27岁以下的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在面对就业艰难、难于社会立足、实现自我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所产生的焦虑和失衡、对抗和抱怨就会滋生蔓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有效的宣泄和引导,就会把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引向反社会、报复社会的跑道上去,在特定时空的刺激下,做出为害他人生命、为害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行为。
所以,关注年轻一代的求职状况,给与积极的关心和关注,细心发现和及时地疏导年轻人的挫折心理和抱怨情绪,帮其减压,增加归属感,这不仅是家庭成员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社会各类组织、团体构建和谐社区的职责之一。另一方面,帮助人才成为“人才”,而不是“人灾”,每一个用人单位也担负着相当的责任。李俊是电脑编程的高手,只是学历低,在他求职多家IT公司的过程中,如果有哪一个企业的人力主管看到他的才华,给他一个用材唯实的机会,也许,一个网络安全的高手就诞生了,一个制造病毒的高手就消失在人海了。而现实中,大量的用人单位对待求职者都缺少足够的尊重和关注,更谈不上人文关怀与职业指导。绝少的企业能够做到,在拒绝不合适的求职者时能够客观地告诉对方不适合应聘岗位的原因以及下一步可以选择的职业方向。
所以,呼吁招聘官都能够多一些以人为本的意识,善待每一个求职者,哪怕他不优秀、不够格、不好看,但这些都不影响招聘官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笑脸,一个善意的建议,一个友好的告别,而不是给他们生冷硬式的拒绝,不是再一次伤害他们的自尊,不是再度增强他们对这个职业社会的绝望和仇视。求职受挫是一个人发生反社会行为的理由吗?这个追问正在成为时代的一个崭新的时代之剑,关乎民命、关乎民生、关乎城市安全、关乎社会和谐、关乎家庭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