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青春的选择:求职客栈里的大学生(上)
来源: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7-5-6 11:49:00
 
      失败,让他们看清了现实。挫折,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苦闷彷徨后,脚踏实地成为他们择业的基本准则,《共同关注》五一特别节目:青春的选择——求职客栈里的大学生。

<全文内容>

  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男生1:我梦想能留在北京,北京是我的一个小梦。

  男生2:反正前几年你都得熬一下,除非你要进一个大企业,起点和平台都比别人高,否则的话你就需要熬。

  何斌:问题你是进大企业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啊。

  男生2:那肯定了。但是那不一样,反正等你们开始做了,小企业和大企业差别太大了。

  何斌:大企业人肯定多,高手也多,不见得就是你走运啊。

  男生2:高手越多你就会成为高手,他会带着你,熏陶你,人越多,企业的文化就越成熟,对你就越有利。

  从刚才这几个人的谈话中,您能听出来他们都是来北京求职的,没错,这几个年轻人都是到北京来找工作的大学生,他们住的这个地方是北京市朝阳区双井桥附近的一间公寓,这些大学生们都把它称为求职客栈,这主要是因为在这里住的,绝大多数都是来北京找工作的各地高校的学生。在北京找工作,这些大学生们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体验到了求职的艰辛和困惑,那么,他们的求职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为讲述其中几名大学生的求职故事。

  男生:武大排名前十啊,全国。

  何斌:是,前十,问题是我排不了全国前十。

  刘玉斌:算是名牌大学出来的。

  何斌:还不是一样,找工作还是一样,找了一个月。

  男生:那还是要看机会的。

  即将毕业于武汉大学的何斌学的是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由于学校的知名度比较高,而且

  所学专业也不错,一个月前,刚到北京的他可以说踌躇满志。

  何斌:感觉首都机会大一点,就是感觉就是说大城市就业机会可能大一点,虽然说全国各地的人才都有,但是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吧。大学生刚毕业的,少的不说四五千,找个两三千的就差不多,一开始理想的工作就是坐办公室,反正没有想过太苦的工作。

  一个月来,何斌先后参加了十几家公司的面试,但由于专业和薪水的问题,直到现在,他也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今天,何斌又将参加三场面试,第一场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半,地点在北四环。由于求职客栈在东三环,为了能够准时到达面试地点,早上六点左右,何斌就开始做准备了。

  何斌:一开始写简历的时候,一开始写的是三千左右,结果投了几天,没什么反应,开始降,两千五左右,又过了几天,又降,两千左右,到最后降到一千五左右。

  第一次面试出来,何斌说:待遇有点低。

  记者:他给你多少钱?

  何斌:1200元。

  记者:那如果他要你的话,你去吗?

  何斌:我也要考虑一下。

  记者:那跟你刚才期望的薪水有点差距?

  何斌:是,差距是有,但是这怎么说呢,只能说,看看别人怎么说了,你现在不能挑公司了,感觉就是,不能再挑了。

  记者:为什么?

  何斌:越挑越没有,越挑越没有。

  二次面试出来。

  记者:怎么样?

  何斌:我觉得肯定不行,这东西我不是很了解。

  记者:是你不符合他的要求,还是他不符合你的要求?

  何斌:我不符合他的吧。

  由于学的是涉外管理,又没有工作经验,何斌很难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一个月来,他何斌收到的面试通知基本上都是销售方面的工作,今天的三场面试也无一例外。

  何斌的第三次面试。

  何斌:试用期800。

  记者:800。你觉得你能接受吗?

  何斌:如果他要录用我,我会接受,虽然说这个不是光看待遇了现在,就感觉有没有发展前途了。

  记者:那你有没有算800块钱,你在北京生活的话够吗?

  何斌:如果光靠这800肯定不够,还有提成,提成蛮多。

  记者:那离你期望的薪水差得很远了?

  何斌:差得很远,那肯定致富靠双手,能力靠提成,有业绩就可以了。慢慢来,主要是慢慢来。

  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八点才回到求职客栈,这就是何斌一天的面试生活,我们的记者告诉我,在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八点这十三个半小时里,三场面试的时间加起来其实也就半个小时左右,其余绝大部分的时间,何斌都花在了等车,坐车以及等待面试上。这样的过程确实是很难熬的,不过何斌倒没觉得这种四处奔波,走马灯似的面试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关键是一次次失望的结果让他压力很大,他跟我们的记者说,看来身体上的劳累和心理上的压力,是他们这些刚刚踏上求职之路的大学生们都必须要面对和承担的。

  2007年4月21号,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将有一个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得知这一消息,

  何斌打算和室友一起去看一看。

  何斌:国展?国展坐几路?

  芦鸣:我那天坐几路好像路过那个国展。

  芦鸣,2005年毕业于山西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曾经在江苏徐州工作过一年,几天前才来到北京。

  除了何斌和芦鸣,求职客栈女生宿舍里的申秋菊也准备参加这场大型的人才招聘会。申秋菊是阜阳师范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也是刚刚来到北京。

  申秋菊:我觉得找工作应该不是很困难的。没有他们说的压力太大的,什么几个月找不到工作,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好象,我还是比较自信的。

  申秋菊:我问一下,我今年毕业,07年毕业,是本科学历,学的是工商管理,我想应聘你们的销售代表。

  招聘人员:有简历吗?

  申秋菊:简历?来的太匆忙了,刚到北京,然后就来参加这个,还没做,可以填一下这边的简历吗?

  招聘人员:我们不用应届生。

  申秋菊:不用应届生?我觉得我能力挺强的。

  虽然何斌来到北京已经一个月了,但这还是他第一次参加大型的人才招聘会,而芦鸣和申秋菊则是找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其中的一些经历,多少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申秋菊:就是在国展中心招聘会,他说要什么重点大学,问我是哪个学校,我说我是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的,然后他就说,哎呀,我们要的是重点大学的,或者是说211重点工程的什么的。然后这一点比较意外,我当时我就说原来你们是重学历,或者是看能力的,不是很现实的,那一种不看能力的,我说。我当时我就讲,原来你们招员工好像不是看能力的,然后他们就头低下来笑一下,就好象觉得我这种人对社会经验好像不是很多,就社会了解的也不是很多,他们有一种不以为然的那种感觉。

  卢鸣:跟我想象的还是有差距的。本来我想的话,来到北京感觉是,给我的感觉,别人都说,朋友了什么都说在北京找一份销售的工作很容易的,但是在我现在看来呢,找一份好的销售工作也不是很容易。

  何斌:还以前在学校里就听说过,也看过一些资料,感觉应该是这样,谁知道事实真是这样。

  记者:什么样?

  何斌:找不到对口的专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很难。

  满怀信心踏上求职之路,却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徘徊于求职的十字路口,他们的内心充满苦闷与迷茫,并不平坦的求职之路,他们将如何继续前行?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们将何去何从?

■相关链接  
  • 白领转行 七大要素决定成败
  • 就业,你最关心和困惑的……
  • 德国留学什么专业毕业后最吃香?
  • 湖北女生留学德国被“忽悠” 法院终审责任自负
  • 新托福加速考点铺设 美国留学汹涌势头再攀高峰
  • 成为澳洲注册护士的N种留学方式
  • 哈尔滨市每年4000人留学
  • 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培训基地落户杭州
  • 司法考试倒计时 长假七天培训忙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