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求职过程警惕网络“圈钱”
来源:星辰在线     2007-2-6 13:26:00
 
□记者沙情奕
  晚报讯 上海公共招聘网昨日提醒求职者,警惕网络“圈钱”。近来,有些注册在外省市,自称在上海设有办事处的公司,甚至不与求职者当面接触,利用电话或邮件的方式,要求求职者将所谓的“求职保证金”、“押金”等,通过汇款的形式打入外省市账户,造成求职者受骗后无法跟踪、无法投诉。
  小屈毕业后在某求职论坛上贴出了个人求职信息,其中包括联系方式。前不久,小屈看到外地某公司给她发来了e-mail,说看了她的简历十分满意,决定聘用她为经理助理,月薪5000元,但由于公司在外地,希望小屈能表示应聘的诚意,汇款200元至某账号,公司收到汇款后会为其保留该职位。小屈到邮局汇了款。第二天,小屈本想拨打电子邮件上留下的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收到汇款,对方却早已是关机状态。
  上海公共招聘网职业指导专家提醒广大求职者,这类企业通常以高薪为诱饵,目标锁定那些涉世不深,又急于找工作的应届生。找工作最好选择正规途径,选用政府开办的职介所,或者具有知名度及良好口碑的职介所、人才市场或求职网站,因为正规机构或网站都会对招聘方的证件进行核实。切不可随意在小型网站或论坛上张贴自己的个人信息,以防被少数不法之徒利用。
  ■相关新闻别轻信“职托”
  □记者沙情奕
  晚报讯 求医防“医托”,求职也得防“职托”。记者昨日获悉,上海公共招聘网近来发现个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假冒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职介所或者人才市场门口,主动与前来寻找工作的求职者搭讪,以夸赞求职者符合其公司岗位要求为诱饵,实施非法行为。为此,特别提醒求职者,寻找工作需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切莫轻信“职托”的花言巧语。
  专家提醒求职者,不要随意应答主动上前搭讪的所谓“招聘者”。如求职者遇到可疑情况,可及时与劳保部门联系,以免受到不法侵害。如果已经受到不法侵害,要留存证据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链接  
  • 华东理工开通就业博客 毕业生假期求职有依据
  • 求职保证金可能是骗局 跳槽者小心上当
  • 节前岗位需求增多 求职者要把握机会
  • 求职网上“双选”逐步取代大规模现场活动
  • 沈“求职公寓”低价藏玄机 发展“钱”景被看好
  • 微软MSN中文网站推求职服务 未来数月内发布
  • 岁末话职场:淡季正是求职的好时机
  • 签证官透露2007年留学加国签证三点变化
  • 冲刺世界名校寒假热身 "游学"成留学预备课图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