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日渐成为校园常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可谓奇招迭出,除了较传统的托人找关系、整容等手法,非常规做法也纷纷出炉:去年年底,湖南某高校一名历史专业应届研究生在某职业技术学院求职时,竟当场跪倒在院长面前。而在网络世界,拜干爹、论斤卖为主题的帖子,也不断涌现。(2月2日《信息时报》)
可以肯定,这些拜干爹的大学生、研究生并非弱智,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能是在大学期间选修了社会学、厚黑学的结果,已经学有所成,参透了招聘、求职的潜规则??父母在其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十多年前,在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不久,社会上就流传着“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名言”。去年,有地方还出台了中、高考给有突出贡献企业家子女加分的政策。而在入学、求职、就业过程中,那些有权有钱的子女享受各种优待,已是不争的事实。相对于智商、情商、财商、健商来说,“爹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一点也不小,有时甚至超过了前面几种商的合力。
什么是“爹商”?笔者不是心理学、管理学大师,也不是专家、学者,难以构建明确的概念、理论、体系,只会模糊地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窃以为,所谓“爹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爹”资源。即亲生父母、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种种可以带来方便的亲戚(干亲)。二是对“爹”的认识。就是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跳出书本读“爹”,充分认识到“爹”的重要性,“爹”中自有黄金屋,“爹”中自有颜如玉。三是对“爹”的分类。运用统计、分析、归类等科学方法对“爹”资源进行ABCD分类,以便重点资源(潜在重“爹”),重点培养。四是对“爹”的培养。把平时多烧香与临时抱佛脚结合起来。五是对“爹”的利用。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爹”的价值,不放过任何一次利用的机会,并注意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爹”的作用。六是对“爹”的开发。认识到了“爹”的重要性,没有好“爹”也不要着急,先“爹”不足,可以后“爹”培养,多认干“爹”,“爹爹”益善,宁可错认一千,不可错过一“爹”。
虽然这些观点有些浅薄,但如果士(仕)子们在百忙之余,能够抽出一点时间进行研究,一定会事半功倍,前途无量。只是笔者有一点小小的困惑,如果全国人民的“爹商”超高,“爹”经济兴旺发达,“爹”GDP贡献超卓,是否会带来一些负作用,这个“爹”GDP是否不够“绿色”呢?还望高人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