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不是混文凭
就业表情:幸运
人物:章文,2005年从浙江某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职业:在杭州某景观设计公司工作
章文参加艺考纯粹是因为喜欢画画,“从小就喜欢,教过我的老师都知道。”初中毕业时,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报考了丽水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专业。高考时,他顺理成章成了艺考一族。
“进校后我才发现,40多人的一个班,‘半路出家’的同学居然占了一大半,几乎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才学画画的,纯粹为了混张文凭。由于学制是三年,学校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学生在校期间根本没什么时间好好琢磨画画,那些单凭高三突击两三个月就考进来的同学的绘画基本功可想而知。”
毕业后,章文进了一家景观公司工作,“我算幸运的,我下一届学弟学妹们很多都找不到工作,只好继续读专升本、函授等,暂时避开就业。”章文的同学里也有很多改行的,做装饰的,开小店的都有。
学了20年的专业,变成业余爱好
就业表情:知足
人物:尹彬,2006年音乐表演声乐专业毕业
职业:银行临柜员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尹彬,现在银行里做一个普通的临柜员。
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在尹彬身上打下烙印。她喜欢音乐,一直是班里的文艺骨干。读初三那年,艺校到她们学校来挑花旦演员,老师挑中了她。
在艺校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尹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视唱练耳、形体、钢琴、声乐等等。高中毕业后,很自然就选择了继续考艺术高校。她压根儿没想过大学毕业以后,将来干什么,“学了这么多年音乐了,进科班深造在我看来,在家人看来是最顺其自然的事情。”“当年考进艺校的时候,2000人里才选20个,多不容易,就这么停下来很可惜。”
出乎意料的是,大学毕业后,尹彬居然去了银行工作。
令尹彬高兴的是她现在的工作并没有完全脱离自己的专业。单位里有什么活动,遇到什么节日庆典,她都会有演出,成了单位里的文艺活跃分子,同事们对她的专长好生羡慕。虽然没有实现最初做专业演员的梦想,但对于现状她还是很满意的。
-新闻背景
谁为艺术狂
“艺考热”原因有三:
其一,当一个区域经济发达以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都是独生子女,全家投入精心培养,于是从小学艺术的孩子多起来。报考艺术类院校自然而然成为这些孩子的选择之一。
其二,由于艺考对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较低的误导效应,以及一些明星演员一夜成名、名利双收的“示范效应”,使艺考似乎成为一条捷径,许多原本不具备艺术天赋的人用半年、一年时间突击训练,硬挤到这条路上来。
其三,大学扩招。原本美术类院校一个班不到10个人,这些选拔出来的人的确具备某方面的艺术才华。而现在一个班动辄二三十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天才,可招生任务得完成,于是让一些才智一般的学生进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