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小学生向往的日子,快乐玩耍,放松身心。然而,一个星期的寒假过去了,很多小学生的生活虽“充实”却不快乐。近日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家长早在放假前就给孩子列了一长串的“假日活动菜单”。一个孩子参加四五个甚至更多的特长培训班是很普遍的现象,他们每天奔波于各个培训班,按家长的要求去培养一项项特长,但他们离快乐却仿佛越来越远。
孩子培训如赶场
1月24日,某体育馆内的乒乓球训练台旁,上小学二年级的7岁男孩阳阳在张教练的指导下挥汗如雨。小家伙已有了一年多的球龄,浓厚的兴趣让他对球拍爱不释手。“快到时间了,消消汗,咱们还得学书法呢?”阳阳的妈妈李女士在一旁提醒孩子。“我喜欢打球,不想去写字了,让我多打会儿球吧。”孩子意犹未尽。“不行,快点擦汗。听话,宝贝!”15分钟后,母子二人匆匆赶赴下一个培训班。“这孩子一直跟我学球,但这半年来,他的家长又给他报了书法、绘画和演讲培训班。”张教练告诉记者,阳阳打乒乓球很有灵气。但他的父母希望他“全面发展”,硬是给他安排了他不喜欢的书法和绘画,孩子经常是皱着眉头,依依不舍地离开球台。由于各项培训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家长和孩子就像赶场似地穿梭于各个培训班,有时候连饭都吃不好。据了解,张教练所带的几个孩子几乎个个是“多面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乐器等涉猎颇为广泛。“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这么多班,整天疲于奔命的。”张教练感叹地说,有的孩子不愿意打球,但被家长逼着来学球。孩子提不起兴趣,怎么教都不往心里去,但又怕家长训斥不得不装模作样地学。
多多益善不可取
据了解,家长对孩子特长的广泛培养是一种普遍趋势。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很多家长聚集在特长班门口等孩子。“别人都这么培养孩子,我也不能落后。”一位家长说,“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自从参加表演培训后,经常在班级和学校的文艺演出中担任主持角色,我也想让孩子锻炼这方面的才能。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也不能放松,孩子应该全面发展。”另一位家长则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里话:“我们小时候受教育的条件远远不如现在,孩子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就是花再多的钱也要让孩子有个更高的起点,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表示,孩子现在小,对家长的严厉不会理解,相信他们长大后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对子女的苦心可以理解,但这苦心里应该有理智。”一位办美术辅导班的教师对记者说,培养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应该尊重孩子本身的条件和喜好。曾有位家长送孩子学画,但孩子只学了一次就发现,学素描打基础很苦很枯燥,哭喊着不想学了。家长很明智,没有逼孩子继续学。 (沈阳日报 刘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