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1月15日消息:每天早上,张琦是寝室里第一个起床的,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启电脑,上网查看“找工作”版的信息有没有更新。
“寝室几个人都差不多。”张琦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现在这个时间段,课少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工作。看看学校BBS,就业网站什么的,碰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就发发简历。”
张琦告诉记者,他现在一般只去学校的宣讲会、招聘会,不大会去跑人才市场。“主要的信息都是通过上网找来的,简历也主要投在网上。”
张琦认为,传统的简历厚重,成本高,而网上投简历方便快捷。“有些人简历做得很贵,每份都得好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而且效果未必好。很多师兄师姐在招聘会上投放的简历大多都是石沉大海,毫无音信,既浪费,效率又低,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网上投简历,然后就等电话。” 超半数毕业生 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
昨天(14日)凌晨2点,记者上网进入浙江大学BBS飘渺水云间的“找工作”版块时,发现竟然还有639人在线。据该版的一位版主介绍,很多人24小时都挂在那里。
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金海燕用他手里的一份调查报告,回答了记者的疑问。这份调查是该中心于上周五对该校大四学生和已经毕业一年的学生所作的抽样调查问卷得出的统计。数据显示,学校的BBS在学生获得就业信息来源中占据第一位,高达80%(因为可多选,各项信息源都可选择,所以数据很高),之后依次是校园宣讲会(68%)、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网站(37%)等;在已经毕业学生的调查中,通过BBS获得信息,并找到工作的仍居首位,高达63%,以下依次是报纸杂志、校外网络(即公共网络)、校园宣讲会、各个单位各自发布在自己网站的招聘、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其中人才市场排在第9位。
该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因为现在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大学生对传统的摆摊招聘也不会拒绝,“聊胜于无嘛,但从学生的反映看信任度不高,从往届毕业生找工作的经验来看,传统摆摊方式的招聘会成功率也比较低,于是学生还是把主要目光投在了网络上。” 知名企业招贤倚重网络
“阿里巴巴有50%的招聘,前期工作都是靠网络来完成的。”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陈莉表示,国内目前很多知名企业,都是靠网络来完成招聘的前期工作。
陈莉告诉记者,随着公司业绩的发展,阿里巴巴除了已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外,还将在北京、天津、重庆、南京、大连、石家庄、合肥、绍兴、香港相继“落户”。“需要大规模的人才,光B2B业务就要扩招2000人,这样大的招聘规模对公司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且招聘面向的范围是全国,所以前期工作大都通过网络和校园宣讲会来完成。”
“网络招聘成本低、速度快,无区域和时间限制,既省了招聘单位的摊位费,又省了应聘者的交通成本和精力,当然是首选了。”陈莉说。
记者在采访其他企业的人事主管部门时,也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很多公司无论大小,都会兴建自己的网站,通过自己网站就可以完成招聘,但因为这些网站影响力大小不一,信息传播得不够快,所以才造就了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51job等知名的招聘网站,其点击率和广告数量都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往上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