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节后应聘谨防六大陷阱
来源:《新京报》     2006-2-17 9:45:00
 
 本报讯(记者郭安)春节过后,来京求职者骤然增多,昨天,中国质量万里行提醒求职者,施才华、找工作、求发展虽然心切着急,但一定要瞪大眼睛想清楚,小心防止虚假职位信息、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等六种求职陷阱。

  陷阱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不知底细的“招聘单位”透露任何有关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陷阱2: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陷阱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

  陷阱4: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能轻松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他非法机构。

  陷阱5: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

  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

  陷阱6: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相关链接  
  • 调查表明八成家长赞成中学开设避孕教育
  • 北京高校应届生昨起报名当村官
  • 武汉公布享受“两免一补”具体对象和标准
  • 北京:小升初将与素质评价挂钩
  • 湖北取消高校"重修费" 一次补考收费取消
  • 北京今年培训500名中小学心理教师
  • 全球汉语热,68岁老太太留学上海高校
  • 复旦留澳女生网上公开拍卖“缘分”
  • 上海:高考报名费调高 成绩快递费取消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