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中国教育预警 谨防“高学历低就业”重蹈覆辙
来源:文汇报      2005-8-12 11:40:00
 

    日前,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发布今年第二季度人才需求状况报告,统计数据表明,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实用型人才为主,明确提出学历不限的占总需求的18.99%;需求学历最多的层次是大专学历,占总需求的37.86%,相比之下,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仅占总需求的1%。

  这一组来自职场一线的数字,无疑给当下高校的硕博士“大跃进”和众多学子的考研热、读博热当头一瓢冷水。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学历一直是就业市场上的“宠儿”,硕博士炙手可热,根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大专生乃至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属于弱势群体。在这样的形势误导下,高校纷纷刮起了扩招硕博士的旋风。1998年以来,全国研究生年增长约2万人,全国博士生的数量更是达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并且以目前的发展势头,不消三五年就可达全球第一。在一些大学,在校研究生、博士生数量甚至超过了本科生。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也把考研、读博当成了进就业保险箱。浙江某大学2005届有一个班,竟有80%的同学选择了考研。有数字表明,目前高学历人才的发展步伐已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然而,人才市场既然为市场,就必然得遵循价值规律,服从于供求关系,即供过于求则贬值滞销,供不应求则升值畅销。当高学历人才生产过剩,高文凭危机也就所去不远了。何况,从根本上来说,社会正常的人才需求结构永远是金字塔型的——高学历、理论型、研究性人才只可能做细细的塔尖,而应用型人才必定是那巨大的底座。

  高学历教育过热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教育质量的下降。著名数学家杨乐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痛陈当下研究生教育的怪现状:一个教授每人带几十位研究生,有的听说带上百个,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质量有保证吗?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汪长江说,浙江二季度人才市场发出的“颠覆性”信号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就业市场的规律性反映。文凭只是包装,能力才是内核和人才的价值所在。在学历和“学力”、文凭和能力的较量中,最终胜出的必定是后者。

  当泡沫消散,虚热退烧,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终将显现出来。但愿高校及其学子们能将此当作一个不算太晚的预警,不要重蹈国外“高学历、低就业”的覆辙。

■相关链接  
  • 中国教育预警 谨防“高学历低就业”重蹈覆辙
  • 本周汉口有大型招聘会 3500余岗位周末等你挑
  • 职场转台:我是怎样成为幸福的猎物
  • 研究生教育宜走“精兵路线”
  • 考研英语词汇必备宝典之:熟词僻义
  • 研究生收费大势所趋?什么是“大势所趋”?
  • 粤2.5万高考落榜生还有机会 12日13日补填志愿
  • 高校女性研修班调查:寻找商机拓展人脉成卖点
  • 哈工大称尚未接到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的通知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