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大不大?”当记者近日向在校的很多大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却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大二的王小雨现就读于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是系学生会的骨干。谈及对将来就业情况的预测,小王微微一笑:“就我自己而言,我想就业问题不会让我特别头疼。做了多年的学生干部,也参与并组织、策划过很多的课外活动,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我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乐观。”
“我觉得我将来的就业问题不会很大。”长春税务学院税务系大二学生李凌瑛告诉记者,他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并且学习成绩优异。“将来是考公务员还是考研究生还没有最后定下来,我正在做两手准备,但我相信都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魏海燕是李凌瑛的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遥遥领先,她说:“我将来肯定要考研,即使名牌学府的研究生考不上,普通院校也应该问题不大。”
其实,这样有底气的同学还真不少。大三的崔磊文字功底很不错,到目前为止已在各类各级刊物上发表文艺、新闻和科研文章近百篇。他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很多报社、杂志社明确表示要录用他,有两家公司也向他许诺了很高的工资待遇。“我将来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就业,而是能不能找到最理想的工作。”小崔说。
成绩好的同学通过考研进入新的学习阶段,为自己开拓更高层次的就业空间;综合素质好、有一技之长的同学易于在公务员考试或者企业招聘中以才华取胜,最终走上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他们对未来都很有信心。那么,就业难,到底难住了哪些人?
“唉!我将来可咋整啊?”提及就业问题,长春某师范院校的余立奇脸上立即布满愁云,“从小到大,我没当过什么班干部;英语四级考了好几次都没有过,还重修过几门课程;特长一个没有,眼瞅着大四了,不知道怎么办。”
小宋今年暑假开学后读大四,就业的问题开始时常困扰他:“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一天到晚把大部分精力耗在玩儿上了,学习一塌糊涂,特长更甭提了,毕业时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
吉林农大的小胡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就业之难。找工作的过程中,她先是在一家网站做过一个月编辑,随后又到一家报纸做了两个月记者,感觉都不理想,于是打算考研,可因准备不足,与分数线差了30多分。“我学的是园林,可我喜欢的是文学,在校时常感觉自我处于分裂状态,热衷于为校报投稿,专业成绩平平。找单位时,真到了新闻媒体,又感觉自己文字功底弱,综合实力不行。大城市留不下,家里为我在镇上找了个农口的工作,虽然与专业贴边,但我又不愿意回农村。”小胡痛定思痛:“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也许,我从来没有对自己有过准确的定位。”
“客观地讲,在同样的就业形势下,抛开院校与专业所导致的差别,真正存在就业难问题的大学生群体有一些共同特征:学习成绩差、综合能力低、没有特长、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或者眼高手低。临近就业,这些学生往往茫然失措,只能独自哀叹。”吉林大学就业指导办的老师总结说,每一个大学生,从步入高等学府的那一天起,就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步按照既定的目标去完善自己,“大学四年绝不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