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对于晨报近几日报道的孩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家长们认为元凶是应试制度。
家长感叹作文太难写
张女士觉得自己的儿子有作家的潜质,她觉得孩子在写作、语言运用和想像力方面
都很有灵气:“他从小就喜欢看课外书,尤其喜欢看童话。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看名著了。他现在写日记,还自己编童话,写得很好,很有想像力1
但一到写作文的时候,这个很有灵气的孩子却表现出厌恶情绪。几乎每篇作文,张女士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启发和引导孩子。但张女士在辅导时却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孩子毕竟要考试的呀,必须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辅导作文。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是违背孩子本意的,干巴死板,丝毫体现不出孩子的灵气。我觉得孩子的潜质要被应试制度扼杀了1
孩子从爱作文变成编作文
一位四年级孩子的家长给记者发来邮件,讲述自己的孩子是怎样从“喜欢作文”慢慢变成“讨厌作文、编造作文”的。
他说,从一年级开始,孩子的老师就布置作文,但从来不规定题目,而是让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必须真实。于是孩子每次都是写自己亲历的事情,真实、可信、可爱,处处散发着童真。老师对于写得好的文章,赞美的词语从不吝啬,孩子一次次受到鼓励,作文越写越好。到三年级快结束时,孩子居然独自写了一篇近600字的议论文,被老师大加赞赏了一番。进入四年级,换了语文老师,对于作文的要求截然不同,不再任由想像,而是要求按照书上的范文来写。孩子的思维一下子被限制在框框里,交上去的作文一次次被老师退回来,要求进行修改。为此,孩子很苦恼,我们也很困惑,觉得无所适从了。
为了写好作文,我的孩子也曾照着范文胡编了一篇所谓的“做好事”:什么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爷爷突然晕倒,他是如何帮助老爷爷渡过难关的,诸如此类。这样的文章交上去,一看就知道是胡编的,可老师居然还批改,说具体的情节应该写得再详细一些。孩子问我,应该怎样再详细?我告诉他,不真实的东西,你怎么都编不好。我总觉得,长期下去,孩子写出来的文章势必会成为新的“八股文”。没有了自由和想像的翅膀,文明如何发展,社会又如何进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