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许多青少年的天性,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要么无奈地接受,要么以不好好学习、甚至逃学等极端方式反抗。但我市一名叫周一舟的高一学生却写了一部15万字的书稿《交鱼》质疑中国的应试教育,表达自己对目前中学教育现状的极端不满。
周一舟,今年15岁,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我的这本书之所以叫《交鱼》是取了‘教育’的谐音,我觉得学校就像在教动物一样教我们,把我们当做一个学习的机器,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没有把我们当成一个人。”一见到记者,脸上还显现着孩子的稚气的周一舟就开始给记者大谈自己的“教育理念”。周一舟告诉记者自己比较欣赏西方的教育方式,老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学习方式灵活,注重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谈到自己如何写书,周一舟说对应试教育的不满主要是根据自己从小学至今的亲身感受,而自己曾经到加拿大参加过夏令营则使他对西方教育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后来他又阅读了留美学者黄选玉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及其儿子写的《放飞美国》两本书,感触很深,也有了自己写书的念头。从去年10份他开始动笔写书,最近完成了15万字的初稿。
据周一舟的父亲介绍,周的考试成绩很一般,但是对电脑编程情有独钟,曾三次参加全国电脑机器人大赛,有两次都进入了全国的大赛,获过奖。这些经历都使他对现在的应试教育产生了不满和怀疑。周一舟也说参加这些比赛他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根本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这些比赛,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学会了创新,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怎样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而在学校里,基本是学什么考什么,是要考什么才去学什么,而这样获得的知识与实际运用相差很远。
面对儿子对现行教育的讨厌,周一舟的父亲周翰平表示理解:“我当然希望他能好好学习,能考取名牌大学,但是路还是要由他自己选择,他将来是否上大学并不重要,只要他好好的做人,能自食其力,能对社会有用就行了。”
记者大概翻阅了周一舟的《交鱼》,其书可称得上是图文并茂,但有不少文字还是显得幼稚和粗糙,某些观点也使人感到有些偏激。可这本书却是通过学生视角对应试教育最激烈地质疑。书中他讽刺应试教育写道“真佩服你们是怎样把那么无聊的事情搞得更加无聊”。交谈中记者发现周一舟的思维很活跃,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有拍一个电影的想法,电影的名字叫《逃离考试》,大概情节他设计的是:一群孩子在考试快要到来时,发现非常厌恶考试,于是就集体逃亡,一起快乐的玩耍。可当考试真正来临之时他们却一个个动摇了,离开了伙伴去参加考试。“为什么又都去参加考试了?”记者好奇地问。“这叫做无奈。”周一舟无奈地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