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录取结束,但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专科院校老师心里不踏实。他们说,表面上看,学校完成了录取计划,而实际能有多少学生来报到,心里没底。根据往年经验,肯定会有一批学生自动放弃录取。这样,学校一部分招生名额就浪费了。
考生被录取而不去报到,原因有多方面:有的在填高考志愿时没有慎重考虑,填了一所自己并不喜欢的高校,现在恰恰又被这所高校录取了;有的考生考分比录取他的那所高校分数线高出许多,觉得“吃亏”了。不报到的学生大多会去复读,准备明年再搏;有的也会选择网络教育等其他教育模式,或出国读书。
市教育部门规定,在重点本科、一般本科、专科每批院校正式录取前,考生可以到教育部门撤销高考志愿,这样就能把空出来的名额让给其他考生。但是,有的考生因当时未考虑成熟或其他原因,未去撤销志愿,所以“很不情愿”地被录取了。
早几年,考生被高校录取后,如不去报到,将被取消第二年高考资格。为了给考生更大自由度和宽松度,高考招生政策作了调整,如今被录取不去报到,考生在第二年仍可参加高考。
“即便政策宽松了,考生还是要根据实际,摆正心态,不要轻易放弃录取机会。”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指出,考生要客观估计自己的实力,不要好高骛远地追求“非某某大学不读”的高目标;也不要看到别人放弃,自己也跟着走。
放弃录取的大多是一些被民办专科院校录取的学生。教育界人士认为,本市民办院校办得越来越成熟,他们的招生名额都是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有相当的“含金量”,考生应珍惜被录取的机会。如果向往本科,学生在民办高校毕业后还可参加“专升本”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