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简介:
孙彦超,家在灵寿县燕川乡西湖社村,今年高考成绩572分,报考了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由于家境贫困,孙彦超的哥哥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记者于是走入了他们的家。
孙彦超家的房子是村里不多见的青砖房,木质的格子窗户上糊的白纸已被风吹破了,屋里的墙体已经开始脱落,屋里的陈设更是简单,除了一张大床就是一个很小的桌子,和一个从城里拣回的小电视机。孙彦超有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哥哥,一个将要读高三的弟弟,父亲1993年患病,至今没有痊愈,不能干重活,母亲去年患癌症去世后留下了6万多元的债务,哥哥还欠学校近万元的学费。
·食堂打工顺利完成学业
孙彦超的家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灵寿,全家人的生活仅靠种植一些玉米、花生维持。由于兄弟三人都在读书,孙家的生活一直很拮据,母亲的生病和去世,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孙彦超在灵寿中学读高中时,三年多的学费差不多都是亲戚给垫付的,为了节省生活费,他从高一开始便在学校的食堂打工,并一直持续到高三下半年学习最紧张的时候。
孙彦超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就是在食堂里帮忙卖饭,每天早中晚开饭前,他便早早来到食堂,等学生们都吃完饭后,他匆匆地盛上些剩饭菜,快速地吃完,再匆匆地赶到教室。这让孙彦超每年为家里省下了1000多元的饭费,让自己顺利完成了高中的学业。
·高额学费成父亲的心病
在孙彦超所在的村子里,孩子们大都读到初中,甚至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读高中的学生都少,10多年来村子里考上重点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孙彦超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如果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将是他最欣慰的事情,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太差了,自己有病干不了重活,亲戚们也大都不富裕,没有更多的能力进行帮助,一笔为数不小的入学费自己实在筹不出来,眼看着儿子面临筹不够学费辍学的窘况,他心里就像长了一块石头,多日来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
孙彦超告诉记者,看到已经50多岁的父亲为自己的学费发愁,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等录取通知下来后,他打算在省会找一份工作,利用假期赚点钱贴补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