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大学生就业难"实为难以如愿就业 为教育转型阵痛
|
来源:人民日报 2007-5-11 9:22:00 |
|
转变就业观念
完善服务措施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就业理念也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具体表现为: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现象。
面对存在的问题,专家呼吁:提高就业率一定要从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政府搞好服务两个方面入手。
专家们强调,除大学生自身注意提高就业能力外,国家也应制定更完善的服务保障措施。大学生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也是经济建设中的稀缺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好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与指导,如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服务;规范就业市场,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发布渠道,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源和相关政策,在公益性和公共化服务中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做细、做深、做好。
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具体补偿、激励等政策手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所有高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要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选课;完善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时要获得双证书,也就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大力发展适合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积极向教育、人事部门及高校提供市场分析信息等等。 |
<<上一页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