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少孩子在多大程度上不健康地追星,或者精神不健康地成长?杨丽娟事件令人忧心忡忡,记者采访了几位教育专家和从业人员,更专业地重新诠释了这一事件的社会意义,以及由此暴露出的更广泛的深层危机。自杀的杨父正是悲剧的缔造者.
西安机场小学的王漪泓校长说,这是一个教育的悲剧.这个悲剧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杨父,而他本人正是这一悲剧的缔造者。13年前杨丽娟开始追星时,杨父就一直没有正确引导过女儿以健康的姿态面对现实生活及偶像的影响。他的病态引导滋长了女儿的错误意识,认为偶像应当满足粉丝的一切要求,导致女儿最终完全丧失了是非观和为人的基本责任感。她说,有时候学校长期地强制性教育抵不上家长一次错误的引导。当校方与家长的观点不一致时,孩子往往借一方的言辞否定另一方,至于他们更倾向于听从谁的管束,通常没有明确的原则。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以及整个家庭环境对于每个孩子来讲,都是一个最基础的教育基地。如果没有开明的父母和温暖的家庭,学校教育基本无法弥补这些不利因素对孩子心理成长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一味满足
庆安中学书记张小梅老师以科学的姿态指出,杨父为女儿追星卖房卖肾的想法和行为,跟很多家长满足孩子吃一顿肯德基的愿望的深层含义是完全相同的。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如果有什么做不好———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那是因为他们的某些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他们的所有愿望,他们就能迸发出非同一般的才智和力量,成为最好的孩子。杨父从一开始就希望女儿追星的要求得到满足后能成为令他骄傲的孩子,他没有想到的是杨丽娟的愿望会变本加厉,直至超出他的能力范围。孩子的无理要求和家长的一味满足,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太单调了
如今的青少年狂热追星,是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单调、精神营养匮乏的一种体现。学生时代应当是我们一生当中最缤纷多彩和值得回忆的岁月,剥离了丰富的课余生活,还有什么能把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在媒体空前强大的今天,明星很自然地成为了学生们关注的小群体。追星也是年轻人好奇心的一种表现,但强烈到病态,只能说明吸引他们注意的事物太少。本报记者王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