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中国教育体制的官僚化及其后果
来源:早报网     2007-4-11 9:30:00
 
       中国要培养人才,尤其是大师级人才,教育必须要改革。但教改必须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方向错了,教育越改革,问题就会越多,对培养人才就越不利。从表面上看,人本教育已经成了教育界各级领导所接受。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口号而已。如果不能在体制上对教育作根本的改革,那么人本教育永远只会是一个口号,只能行人本之名,图权力和利益之实。但是如何把人本教育表达为体制?这个问题教育界没有人能够回答。

  方向确定后就是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这里又涉及到一个似乎敏感的权力和学术的问题。很多人痛恨权力干预学术,简单地把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归结为权力问题。实际上,权力和学术的问题很复杂。把权力全都下放给研究者和教员手上,也并不见得能解决问题。在后发展中国家(包括早期的德国和日本),要赶上先进国家,权力介入教改不可避免。不是所有的权力都是负面的,权力即可以成事,也可败事。要改革就需要权力。问题是谁来行使权力?

  在中国,问题并不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使用,而是权力的错误使用。权力没有被用来改善培养人才的环境,而是被用来追求更多的权力或者经济利益。很显然,权力的错误使用一方面和现存教育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与使用权力的官员有关。很多教育界官员尽管有专业背景,但“屁股指挥脑袋”,一旦走上官场,就俨然成为官僚。而让官僚来管理教育必然导致教育体制官僚化。

  体制要有人来改革,但人经常被体制同化。这似乎变成了“鸡”和“蛋”的关系,给人们一幅悲观的图景。但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经验来说,要跳出教育改革“鸡”与“蛋”的恶性循环状态,首先要有一群能够超越于权力和利益之上的教育改革家。中国并不是缺乏这样一个群体。但这个群体是否能主导教育改革则显然超越了教改范畴,而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作者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上一页     
■相关链接  
  • 黑龙江省教育厅:学校瞒报疫情追究刑责
  • 6年流失20名骨干教师 薄弱学校怎能不越来越弱?
  • 文弱男子藏进学校偷窥女厕 手机铃声露行踪
  • 9所学校到校时间调查 沈阳中学生仍旧早
  • 无锡:教育职能“管办分离”改革激发学校活力
  • 女大学生不慎从宿舍6层摔下 学校立刻封锁消息
  • 大学校园"晒班费"为何会晒出一片热议?
  • 校园怪象:中小学教师为何不读“教外”书
  • 刻录主持的节目 校园“名嘴”带着光碟求职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