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全民健身条例(草案)》(修改稿)成都地区立法听证会昨(20)日举行,听证会的焦点是: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如何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哪些应该收费?哪些不应收费?政府投资兴办的公园是否向晨练及晚练的市民免费开放? 焦点一:市民受伤谁来负责?
《草案》点击:学校的体育健身设施在不影响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向社会开放,并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照常向学生开放。
【争论焦点】:在2002年,成都市已实行中小学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得到市民普遍赞许。这一做法在昨日的听证会上引发了激烈争论,公众健身过程中为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校方免费开放体育设施,谁来为维修成本买单?市民在校健身过程中受伤,谁来负责?
【现象扫描】:成都市华西中学占地123亩,体育场地即占去近70亩,对近年来学校公众免费开放所遭遇的尴尬,该校党总支书记杨兵一提就皱眉头:华西中学每天7:30之前,18:30-21:00间向公众开放,学校操场的塑胶跑道上,有人丢烟头,扔一个就烧一个洞,肯定不是学生所为。还有将口香糖吐在跑道上,根本弄不掉。
【听证意见】:鉴于成都市中小学多年来对市民开放的经验,有人提议可以采取社区与学校联手管理的办法维护设施。
到学校锻炼的市民受伤了怎么办?杨兵认为,安全问题急切需要立法解决。
焦点二:收不收费?如何收?
《草案》点击: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不需要增加投放和专门服务的,应当免费开放;需要消耗水、电、气或者器材有损耗的,可以适当收费,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争论焦点】:公共体育设施究竟收费还是不收费?收费如何收?现场出现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最终大多数听证代表认为如果不向公众收费,政府应就此设立专项资金。
【现象扫描】:青羊区太升路街办有一个200平方米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一直以低廉收费得到周围群众认同,甚至有人组织掏钱买新乒乓球台。虽然如此,街办党政办文体专干江问潮还是指出了问题:收取的费用不够日常开支,每个月街办都要贴钱。
【听证意见】:适当低收费,以维持公共体育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各种支出,这一措施应由政府出台。这一观点得到部分听证代表支持。 成都市发改委社会处副处长曾明友认为,只要是公共设施,从理论上讲都应该免费,如果因为草坪的护养费用高,就关掉不让公众进去,那建来干啥?维护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纳税人应该享受公共服务。
焦点三:学生每天能锻炼一小时?
《草案》点击:政府投资兴办的公园应当对公民晨练和晚练活动免费开放。开展课间操和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争论焦点】:目前,成都市绝大多数公园都对市民免费开放,但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公园等收费公园,是否应当对公民晨练和晚练活动免费开放?
【听证意见】: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代表说,公园收费是因为要保护文物或者有私人投资,另一个原因有些旅游景区有贷款,如果免费会涉及很多法律问题。应将“免费开放”改为“优惠开放”,青城山现在所实行的月票制和年票制成为重要参照。
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今年3月1日施行的《成都市体育条例》中已有相同规定,但成都市十二中体育部副主任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可能保证不了每天一小时。对校方而言,来自升学和家长的压力成为这一规定的桎梏:“除非将体育锻炼作为升学考试的考核项目之一。” 早报记者吴楚瞳实习生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