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网络素养教育:E时代的少年必修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3-12 10:00:00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城八区未成年人在寒、暑假中平均每天上网3.02小时,平时放学后会有平均每天1.38小时的时间花在网络上;而传统文化也面临传承的困境,四成多青少年竟不识孔子孟子。(《北京日报》3月3日)

  本次针对未成年人的调查着实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每天消耗大量时间在网络上,上网却主要是为了“浏览信息”和“玩游戏”;他们对于民生国计大事要闻漠不关心,却对明星绯闻、娱乐炒作津津乐道;他们对传统文化没有认同感,却在不断追逐所谓的新潮与时尚……这一系列迹象和数据警示整个社会,正在成长的这一代,已经渐渐趋为“网络儿童”。

  “网络儿童”的概念,并不是简单的“上网的儿童”,而是“电视儿童”的“与时俱进”版,即过度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产生依赖,并且从身体到心理再到行为,都受到网络较大影响的儿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曾经因为迅速普及的电视媒体几乎霸占了儿童们的全部业余时间和休闲娱乐产生了一代“电视儿童”,而掀起了对电视传播效果及其对儿童负面影响的研究热潮。传播学者们通过大量研究,认为电视中的暴力、色情、凶杀画面,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会让他们把电视中的虚拟世界等同于真实的世界,受到电视传递的快餐垃圾文化、放荡随意的生活方式以及消极颓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因而,有学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吁,有识之士竭尽全力推进对儿童的媒介素质教育,即教会他们如何理性地、合理地、辩证地、批判地认识和使用媒介(主要是电视),从而使得信息技术和电视文化对儿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然而遗憾的是,传播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起步和发展较晚的中国,在还没有广泛意识并且针对“电视儿童”采取有效举措的时候,又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新一代的“网络儿童”。

  关于网络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其实近些年来并非无人关注,但我以为目前所倡导和采取的措施,诸如净化网络、打击色情暴力网站;提醒父母和老师,让孩子远离网络;建立网瘾戒除基地等等,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并非上策。因为这都是些“外部手段”和“滞后性手段”,并没有真正触及孩子的心智本身,也没有发挥任何预防性功效。

  如果我们根本不可能让网络消失,也根本不可能让网络不产生任何负面消极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武装孩子,为孩子们搭建起一道牢固的心灵防线。具体而言,就是应该在中小学校大力普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授课和家庭辅助的方式,在孩子们接触网络的同时,就学会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接受模式,不盲目听信网络信息,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另外,要客观认识网络,将其视为一种便利生活和掌握新知的工具,而不是玩具,不是交往的对象,更不是世界的缩影和生活的全部。让网络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网络所左右。

  目前,在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此项教育已经正式纳入正规课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结合国情,也开始参与到这场教育热潮中来。

  我呼吁,也衷心希望,网络素养教育尽快在我国中小学设立和普及,让网络素养教育拯救一代“网络儿童”。(翔宇)

■相关链接  
  • 流浪儿:临时救助机构给吃给住给不了教育
  • 江苏“两会”人的“数字教育”
  • 教育高收费,是谁心中的痛?
  • 双方都看重教育质量 留洋“镀金”先掂文凭“含金量”
  • 家长不满老师新教法 市区一舞蹈学校遭遇退费风波
  • 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不能“改行”
  • 三名中国留学生殒命美连环车祸:学校将永久纪念
  • 学生治近视慎动手术 医生:一般不需开刀
  • 台两学生酒后性侵女同学获刑 曾下跪道歉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