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宏观管理:提高培训效益的良药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5-9-7 8:53:00
 

  自今年4月19日发表第一篇“聚焦校长培训”稿件至今,4个多月过去了,审视本刊已发表的文章,不难发现这些来自本报记者、基层校长、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的稿件,都在力求从某一侧面展示中小学校长培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对问题进行的思考。可以说,这些文章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现实图景。透过这一既再现成绩、又凸显问题的全景图,我们得以对培训现状有了更为具体的把握和更深层次的思考。今天,本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禇宏启教授为本专题作结,他提出,在加强宏观管理上做好文章才能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效益。相信他的观点会给读者更多启发。——编者

  宏观管理为什么?

  宏观管理搞好了,它的效益是最高的。如果宏观管理不作为,造成的浪费就会无比巨大。

  加强宏观管理是培训事业发展本身的要求。

  从“八五”开始,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至今已搞了15年,在全世界都具有领先地位,英美等国家大规模的校长培训没有我们早。但我们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个已经成为共识的突出问题是我国的校长培训已进入一个高原期,主要原因不是微观、细节性问题,而是宏观管理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性问题、制度性问题。所以,要走出高原期,必须加大宏观管理力度,这样才能使校长培训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的宏观管理是业余水平,那么校长培训的专业化就无法实现。只有宏观管理专业化,校长培训才能专业化,校长才会专业化。

  加强宏观管理是培训市场拨乱反正的要求。

  很多社会机构都在搞校长培训,民营性的培训机构与公立的培训机构存在竞争,许多民营培训机构只追求盈利,“滥挖滥采”培训资源,不择手段抢夺培训生源,给培训市场造成了严重混乱,使得公立培训机构处境尴尬。行政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约束,加强对培训市场的治理和监管力度,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公立培训机构的竞争力,让校长培训具有更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长培训新体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宏观管理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

  要求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求政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这种工作能力的提高与政府职能转变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常说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管了一些“管不好”的事。管不该管的事,便没有时间去管该管的事,所以要转变政府职能,“不该管”的要放,“管不好”的要调整,“该管好”的一定要加强。什么是该管好的?就是抓大事,抓规划,抓战略。所谓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有两个方面:管什么和怎么管。管什么?要管方向、管速度、管结构、管质量、管数量,这是管的内容;怎么管?过去是指令性管理,今后要通过立法、规划、拨款、督导、评估等方式来管。教育行政部门要更好地把握培训的方向,培训的发展速度,培训的结构、数量、质量。在方式上不再是直接管理,而是通过制度、规划、拨款等手段进行管理。

  宏观管理怎么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思考对于本区域的校长培训而言,哪些问题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影响。宏观管理应该侧重于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我把他们分解为三个方面:

  1.结构性问题。

  培训基地的布局结构。近年高校合并现象很普遍,许多教育学院被并掉了,这对以前的四级培训基地结构有很大影响。以前四级结构包括国家级的两个中心、省级教育学院,地市教育学院和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现在的结构就不那么整齐了,合并之后,我们发现有关领导多重视职前培养,不重视职后培训。这与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

  关于基地布局,我有两点想法,一是重新布局,我看到一个省的材料,认为要重建培训机构,可以委托师范大学和一些高校机构来做,自己制定标准。这一点值得借鉴。再一点就是重新布局时的地域分布问题,培训机构与研究机构的整合问题。特别是一些区县进修学校与当地教研室合并后,效果很好。过去培训、工作、研究是三张皮,现在要结合起来。

  师资结构。首先是养与借的问题。我认为借总是有限的,国内资源总量就那么大,一些讲课很好的教师非常累,各地都在请,所以有必要正视这个问题。“无专不稳”,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就很难把自己的培训工作稳定下来。因为外借教师难以管理,一旦出了问题,你的教学计划就要变动。还有一句话叫做“无兼不活”,也说明兼职教师的重要性,但我认为专职教师队伍一定要加强。其次是培训师资的培训问题。培训师资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制约培训质量的主要瓶颈,国家级和省级的校长培训机构应该把培训各地的培训师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能把注意力全集中在校长身上。第三是资格要求,我认为做校长的老师应该有较高的资格要求,包括实践上、理论修养上。如果有了这个要求,就会吸引人才,把事业做得更好。最后是培养和使用的关系问题,不仅要用,而且还要养。怎样培养自己的老师?可以有几个途径:比如到大学做访问学者;通过参加“高校教师学历提高计划”申请硕士学位;还可以参加一些时间短、见效快的短训班提高自己。

  知识结构。什么样的知识对校长最有价值?必须教给校长有用的知识,应根据校长的职业角色提供知识支持。校长的角色有三个:第一,管理者的角色。这是校长最熟悉的角色。第二,教育者的角色。我们做了调查,校长能成为管理者角色往往是因为在做教师时书教得好,然后做中层干部、副校长,最后当了校长。很多同志成为校长后就不教书了,课也很少听了,这就离教改、课改越来越远。2003年某市对中小学校长作了一个调查,其中一道题目是问校长对当前的课改是否熟悉,结果回答非常不熟悉和比较不熟悉的占大部分。我认为,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不管体制怎么变化,经费怎么投入,如果没有对实实在在的教育过程发生影响,那么改革都是表层的。可以说目前校长的教育者角色做得不好。校长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懂教学,就要走进课堂。当然中国校长的压力很大,担子很重。我认为校长可以不教书,但应该做到常听课、会评课。如果学校的一把手不抓教学,无异于不务正业。事实上,平时一些事务性工作校长可以分权,一把手校长应该抓最核心的工作。第三,领导者的角色。管理是把一件事做正确,而领导是做正确的事,二者差异很大,领导者要把握方向。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学校会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校长对学校发展要有很强的领导能力、规划能力。校长的领导能力目前相对不足,反思过去,可以发现,“八五”、“九五”期间,我们提供给校长的培训教材没有专门关于教学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校长的管理素养。“十五”时就有了很大改观,有一本专门的教材是关于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弥补了原有的缺陷。

  在将来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就要着重考虑校长的职业角色,据此为校长提供服务。我认为知识结构应该与校长的职业角色相对应,应该改变过去在知识传授中偏重“管理者”角色塑造、忽视“教育者”和“领导者”角色塑造的弊端。

  2.制度性问题。

  我们的培训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现在相应的配套机制还远远不够,导致培训比较混乱。只有好的培训制度,才能改善培训秩序,使培训更为公平、更有效率。建立一个公平高效的培训秩序,我认为是当前培训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一些省在培训制度方面的创新值得借鉴。比如有的省在培训经费制度建设上做出了突破,山东省的专项督导制度做得也很好,有的省市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等。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在对校长进行调训时,有的校长不敢来,说本地正在搞人事调整,如果外出一个月,回来时可能校长就不是他了。这说明培训与使用是脱节的,所以校长管理制度对此必须有完整设计,将培训与使用结合起来。还有一个问题是对校长的多头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对校长没有人事管理权限,校长属于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管理,使得“人”权与“事”权分离,这对校长的专业化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一个问题是校长的监督制度问题。最近几年校长出事的较多,一方面与自律不严有关,另一方面与监督制度不健全也有关。制度完善了可以保护人,使得人没有机会做错事。我们的监督制度不健全,可能把一些校长给害了。所以,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使我们的校长更好地施展才干,不至于走歪路。

  最后是职级制的问题,职级制是教育职员制度的一种,校长职级制主要是针对原来的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的校长管理制度。一些地方试行了职级制,但总体而言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个别地方成效较好,又因为中国地区差异很大而难以推广。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没有提职级制。对推行职级制应当慎重,不能一窝蜂地都去搞。

  3.价值性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虚,所以常不被关注,但有时越是虚的问题就越是重要。比如做培训,什么样的培训是好的培训?标准是什么?到底要把校长培训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校长对社会最有价值?对这类基本性的问题需要重新思考。与之相关我们又必须再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培训校长是为了更好地培育下一代,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校长培训应该有一个灵魂、一个根,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什么样的孩子对社会贡献大?什么样的孩子会有快乐的一生?考高分的孩子未必对社会贡献大,他也未必快乐。如果我们培养只能考高分但对社会贡献不大、自身也不快乐的孩子,这不是理想的教育。这些问题,应该在校长培训中让校长们进行充分地探讨。

  宏观管理依据何在?

  专业化。怎样让校长培训专业化水平更高?一是培训机构专业化,需要进行资格认证。一是师资专业化,对教师要有要求,注重他们的发展。再有是专业组织活动的专业化。比如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会,应该怎么开展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培训研究?怎样加强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之间的日常交流?培训刊物该怎么办?

  均衡化。学校均衡发展的前提是校长的均衡发展,是培训的均衡发展,是培训资源,尤其是优质培训资源的公平配置。在这一点上目前问题比较多。各层级的公立培训机构应有良好的道德形象。作为国家的培训机构,应追求公益性,注意维护政府形象。中国毕竟富校长少,穷校长多。我们的培训更应该关注谁?值得大家思考。现在一个现象是,有的地区校长受到过度的培训,名校、重点校的校长参与培训的机会很多,但越是需要培训的穷校长越是没有机会,所以我们的培训也需要均衡发展。同时对于副校长、中层干部培训我们做得不够,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应该解决这一问题。

  校本化。也可理解为本土化、区域化。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为促进学校发展搞培训,必须围绕学校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应该将校长培训、校长自身的管理工作与校长个人研究三者充分结合。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也是穷国办规模较大的校长培训。所以,能否提出一个低成本的战略?花较少的钱去办较多的事。只要好好设计一下,我想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当地基层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提高了,培训将更能结合当地实际,也会节省不少成本。我还提倡校长的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可以依托一些组织形式,如区域性校长论坛、网络等。我始终反对豪华培训,豪华培训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关链接  
  • 自考优秀人物冯习: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 自考优秀人物夏胜利:刻苦自学圆了北大梦
  • 从港务局工人到职业律师
  • 宏观管理:提高培训效益的良药
  • 为基础差的贫困生减负复旦设助学岗位
  • 青岛高校“五招”力保新生上大学
  • 应急教育进入中学课程受阻
  • 教育部:要求高校不得参与自考助学活动属违规
  • 重视历史教育 构筑长久和平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