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学校举办运动会的黄金时期。
举办运动会无疑会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然而,许多学校在运动会开展报名工作时就遇到困难,有的项目无人报名,如1500米、3000米很可能无人问津。班主任为此很伤脑筋,有的班主任还推出报名奖励措施。
学校运动会为何受冷落?直接原因是许多学生各类体育项目都毫无特长,惧怕体育竞技,生怕运动成绩不佳被同学笑话。间接的原因则是:学校在应试机制的强大压力之下,不愿花力气去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导致学校操场的利用率极低,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也非常肤浅。这在运动会上也可见一斑:标枪扔在脚跟头,推铅球就像扔石头;不少学生400米未跑到终点就先倒下了,800米比赛中,中途离开跑道的运动员更多,1500米能跑到终点的运动员很少。而且,对坚持跑完全程的运动员,也很少有人鼓掌和助威。
笔者以为,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唯分数论的做法还充斥着学校,以至于学生根本无暇参加体育运动,更别提能很好掌握基本运动项目的技巧及训练方法了。
台湾教育家吴京语曾说:“今天的社会没有体力,就没有生活的品质。这不是说读书不要读,但要看让孩子付出多大的代价,尤其是身体的代价。这是他唯一不能输的本钱。”
学校应以学生为本,以抓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学校各项事业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部学生的全面发展。“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学校在体育工作中认真而又踏实地跨出的每一步,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强大的能量。学生天性爱玩,只是缺乏玩的土壤和指导。
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报名参加运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