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时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的任国胜获得“重庆市海外留学人员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面对荣誉,48岁的任国胜平静地说:“家乡是最能让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热土。医生的使命是解除病人的痛苦,除此之外,我还想让更多的学子早成杏林英才。”1983年,任国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并留校任教。
1993年3月,任国胜终于拿到了留学法国的签证,他感慨万千,3年来为了办理繁琐的手续,他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他萌发了这样的想法:要是有人能为有志出国深造的学子铺平道路,不再经历漫长的等待,耗费太多的精力该多好!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一位“开路人”。
1993年,任国胜留学法国,在鲁昂Centre H·Becquerel癌症研究中心和巴黎Institute Gustave-Roussy癌症研究院学习,师从B·chevallier教授。任国胜把乳腺癌的研究作为主攻的方向,致力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法学习期间,任国胜切身感受到,中国与西方的医学存在很大差异,西方医学在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尤其是法国医学家们的敬业精神、高超的临床技能和先进的科研方法。任国胜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学子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重庆医科大学与法国有了初步的医学交流,很快中法医学交流项目的雏形开始形成。
1996年,在法国鲁昂大学医学院完成学业后,任国胜回到了重庆,继续深入开展乳腺癌研究工作,同时作为重庆医科大学中法医学交流项目的创始人和主要执行人,他也加大了与法国医学界的交流力度,进一步扩大了双方的交流。在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医大附一院的大力支持下,任国胜不仅发起创办了法语培训班,强化留学人员素质,还经常往返于重庆与法国,积极与法国医学界和法国驻华大使馆接洽,给学子们争取更多的到法国留学的机会。
一次,任国胜到北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申报课题,他把剩余时间全都用在到相关部门联系中法医学交流事宜上。深夜,他突发牙疼,脸肿得变了形,朋友劝他到医院去看病,他却只到住处附近的小诊所开了止痛片,打了一针止痛针。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出门了。他马不停蹄地先后到了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外交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部门。途中,他路过北大医院门口,为了不误飞机航班,他一咬牙,还是没去医院。晚上,当他完成预期的任务,踏上飞机时,人已快虚脱了,剧烈的疼痛和痛苦的表情引起了空姐的注意,好心的空姐给他拿来了冰袋。一下飞机,他便直奔医院口腔科……
2003年,作为总筹划者,在重庆市卫生局、重医大和重医大附一院的大力支持下,任国胜成功组织了“2003中国重庆,中-法医学高级论谈”,国家卫生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有关负责人,法国卫生部医院管理及国际合作部主任、法国驻华使馆参赞、法国波尔多大区大学医院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23名法国医学专家和我国21个省市的200余名医学专家与会,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任国胜已经帮助重庆市中青年医师留学法国51人次,法国提供经济资助累计达400多万元。我留学法国的临床医生在法国也可从事临床工作。更可喜的是,经他组织和联系的出国人员学成后都回到了重庆。近5年来,先后有60多名法国医学专家到重庆市进行学术交流。从2005年起,重医大附一院也开始接受法国医学系学生的见习,第一批6名学生已经于今年7月正式进入医院开始见习。
近5年来,任国胜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6项,并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项,招收和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9名。率先在重庆市开展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成功完成了西部第一例双乳房重建,填补了西南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2005年9月,任国胜被任命为重医大附一院院长,他还身兼重庆市政协常委、中华外科学会内分泌乳腺外科学组委员、法国乳腺癌及乳腺病理学会会员和多家权威学术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任国胜说,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做更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