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真题命题规律探究
2000年以前,在考研《大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部分,从2001年开始,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值占政治理论课总分值2001年和2002年为24%,2003年和2004年为22%,如果加上选做题,2003年和2004年为25%,2005年为23%,2006年为22%,如果加上选做题24%。
从1999年以来的哲学试题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分值考题在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中转换
高分值考题指辨析题和分析题,答好此类试题对提高得分率意义重大。哲学每年必有一道辨析题和一道分析题。
高分值考题分布在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相关章节,即考研政治理论《大纲》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
先看辩证法部分:1999年文科哲学分析题,(当时称材料题即35题)要求运用主要矛盾原理,矛盾同一性原理、矛盾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鞋厂的生产和营销策略;2000年文科哲学分析题(当时称论述题,即33题)要求运用辩证和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分析我国政策的“巨大成就”和“某些负面效应”之间的矛盾关系;2004年哲学辨析题(即31题)要求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某种工作方式(以漫画表示)。这些考题都属于辩证法部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2006年的分析题34题第二问就要求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以及选做题的普遍联系原理分析人类发展面临的三重困难。
再看认识论部分:2000年理科哲学辨析题(即30题)是“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2002年理科哲学辨析题(即31题)是“对于右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2002年文科哲学辨析题是“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再看近几年出的哲学分析题:1999年理科哲学分析题(即33题,当时称论述题)是“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分析实践标准对我国巩固化改革的意义;2001年文理通用哲学分析题(即34题,当时称论述题),要求运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原理分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发现新的基本粒子的谈话;2003年哲学分析题(即34题)要求用感性认识上升到感生认识的原理、辩证思维方法分析伯乐相马和伯乐之子相马“按图索骥”的故事;2004年哲学分析题(即34题)要求结合闻一多先生的讲课内容分析认识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所有上述命题都是属于认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特别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认识中的主体能动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2006年的分析题34题主要考察的是真理的具体性原理。
再看高分值试题中的历史唯物论的考查内容。1999年文科哲学辨析题(即30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000年文科哲学辨析题(即30题)考查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001年文理通用哲学辨析题(即31题)考查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2003年哲学辨析题(即31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再看分析题,2000年理科哲学分析题(即35题,当时称材料题)考查的是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和宪法修改;2002年哲学分析题(即36题材料题,文理通用)则以水资源为例考查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涉及到矛盾转化,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2005年分析题第34题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很清楚,历史唯物论的高分值哲学试题都属于考研《大纲》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