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用
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运用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材料。材料的形式包括现代语言、古代语言、图表、数据等。
对材料的运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在材料中寻找与其有关的信息;对材料进行归纳,提出问题。不论是哪一方面,都要求对材料运用的有效性。因此,“提取有效信息”,是反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有: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包容性和局限性;揭示材料与社会主题、自然现象的关系;材料与问题是否相互印证等。
判断、归纳、推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所谓科学和有效是指思维的正确性。
判断是对事物的确认。导致正确判断的因素有:对事物的现状以及流变有清楚的认识,并有足够的材料予以证明;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作为判断的理论支持;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述判断和清晰、翔实地解说判断。
归纳是对事物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导致正确归纳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作为依托;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能够对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进行理论思考,并通过这种思考认识其他事物;将事实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进行条理清楚的表达。
推理是对事物的形成以及变化发展进行合乎逻辑的理性思考。导致正确推理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和归纳作为依托;对构成事物的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对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对推理根据和过程进行清晰的表述。
【注意】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在运用知识的同时,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由此形成的分析、评价、鉴赏、论证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学科思维品质。如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善于获取、处理各种信息;能熟练使用、判读、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政治试题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地理学科则突出考查考生检索、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历史试题则全面地考查考生所应具备的基本历史分析和思维方法,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与单科考试的测试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不同的是单科考试主要是指对某一学科基本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测试,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试题可以是分别或同时对地理、历史和政治三个学科基本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
的测试。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的考试内容均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主要为分科课程,很少设置综合课程,因此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较小,对于学科间综合的题目来说,一般是回答一道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地理和历史中2~3个学科的相关知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考试内容。
(一)政治
与政治的单科考试内容相同。
(二)历史
与历史的单科考试内容相比,多了“中国古代史—5五代、辽、宋、夏、金、元—(6)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民族分化政策。”“中国古代史—6明、清(鸦片战争以前)—(6)元、明、清时期的文化—⑤图书的编纂。”替换了“⑤类书、丛书的编纂。”
(三)地理
与地理的单科考试内容相比,多了“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2人口与环境—(2)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少了“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4中国的气候—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目前通航河段。”
三、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题型分数比例:
(1)选择题 约50%
(2)非选择题 约50%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易比例:
难题 约20%
中等难度题 约50%
容易题 约30%
6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单纯的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注意】这部分内容每年的变化都不会很大。大家复习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 ,结合题型分数比例、内容比例、试题难易比例等具体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如:由 于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 当,即政治、历史的内容会稍多一点,可历史又是自己的弱项,复习时在历史上多花些时间 可能就要比在自己相对较好的地理学科中多花时间总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