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语文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50天如何备考 名校名师为你提供英石方略
来源:腾讯     2006-4-24 14:34:00
 

    高考50天:高三语文考前复习应试方略

    长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易小平

  编前语:高考是国考,考场是战场。随着高考的临近,各校高三的复习迎考工作已进入最关键的阶段。如何抓紧时间,讲究效率,更科学合理的搞好考前复习,是高中毕业班师生不容回避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根据湖南省的考情,本报特约了省内一批名师,就考前各科复习备考方略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1 据纲扣本有的放矢

  2006年全国《考纲》的修订,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个别调整、概念上的更换界定和表达上的斟酌推敲三个方面。其基本导向是注重表达,逐步增多主观题,加大第Ⅱ卷的分量,从深层次和宏观上对全国的命题产生影响。直接影响湖南命题的则是省教考院制定的《补充说明》。透视《补充说明》,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试卷将大体显示出以下特色:

  1.突出能力,注重人文性。从试卷结构和内容板块可以看出,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试卷将坚定的贯彻“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知识的考查和实际的内容进一步淡化,人文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2.读写并重,兼及基础性。整套试卷共150分,其中阅读题50分,作文60分,读写结合和鉴赏题22分,默写6分,语基题只占12分,明显的呈现出阅读和写作并重的倾斜和导向。

  3.讲究表达,钟爱鉴赏性。试卷对文学作品考查的比重是空前的,纯鉴赏题就有诗歌鉴赏6分,文章赏析16分;第II卷总分114分,除文言翻译和默写15分外,其余均涉及鉴赏或表达能力的考查。

  由于《补充说明》在考试内容方面的限定,我们可以明确:①文学常识继续轮空,②默写继续圈定范围,③语基考查继续缩水。这样,就可及时调整复习计划,缩小复习范围,减轻学习负担,从而使时间和精力更有效的投入到一些重点项目中。

  2 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通观《考纲》和《补充说明》,在内容方面,今年湖南省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应是阅读和写作,难点是诗文赏析。在能力方面,考查重点是解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今年湖南考生高考语文的成败,就在于读写,尤其是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赏析。

  (一)阅读方面

  1.把握考查角度,培养思维品质。现代文阅读有小阅读、大阅读的区别:小阅读文本是科学类材料,侧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大阅读文本是文学作品,侧重考查形象思维能力。在备考中,小阅读要注意重要概念的辨析、基本判断的认定和既定推理的分析,把握设题角度,谨防认识和思维误区;大阅读要注意文学作品的形象特征,在宏观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形”与“神”、“景”与“情”、

  2.提倡典题精练,培养解读能力。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加之阅读题难度大,耗时多,因此,不能搞题海战术。要择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本和典型题,尤其是高考题或上档次的模拟题,精析精练,融会贯通。在举一反三、“解剖麻雀”式的训练中,析文本,理思路,增语感,悟窍门,提高对文章的解读能力。

  3.着力体味作品,培养鉴赏能力。近两年湖南考题淡化了识记,加大了鉴赏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文学素养的提高,虽非朝夕之功,但考前精心选择重点作家作品,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和意旨等不同角度认真解读,仔细品味,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增强悟性,提升考生的艺术品位。

  (二)写作方面

  1.积累素材,丰富知识宝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考生考场作文最怕无话可写。平时固然应关注现实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社会人生,把握时代脉搏;考前也应结合时政,浏览3月份以前的报刊读物,结合阅读训练材料乃至学过的课文,并注意择取消化吸收,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2.注重思维,提高认识水平。写作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虽然要讲究文字功夫,但付诸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就目前的考情来看,要提高作文质量,必须提高认识水平。尤其要注意辩证思维,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变换角度看问题,追求新视角、新发现;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和联想思维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激活思路。

  3.训练程序,优化写作流程。①审题拟题。能准确、快捷的读懂题目,透视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约3-5分钟)。②立意构思。能根据试题要求,确定作文主旨和主要材料,并列出提纲(约7-10分钟)。③运笔成文(约40分钟)。④检查审视。通读文题和文章,一看要求,二看结尾,三看字数,四看谬误,尽力弥补,锦上添花。

  3 盘点清仓查漏补缺

  搞好重点难点的复习,是备考的大局,但并不意味着高考就能成竹在胸、稳操胜券。事实上,还需注意关注全局、兼顾左右。

  1.夯实知识基础,健全认知结构。今年知识考查的内容虽然相应减少,但在高考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是决定考生得失成败的区分点。况且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不可偏颇。考前尤其要注意理清知识线索,整好知识清单,强化识记内容,如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等,要逐一落实过关。

  2.研究试卷组合,搞好题块训练。考点的考查是由试题和试卷结构体现的,不同的排列组合显示不同的考向。要做到“备考无盲区”,就要注意题块训练,将相关的考点量化为若干小题,进行不同的组合,编织成变化而有机的题群网络。分散和集中相交替,循环和层进相交融,使综合训练、专项训练和题块训练结合起来,既能查缺补漏,又能稳步提高。

  3.注重方法技巧,强调规范意识。高考是高层面的选拔性考试,后期复习更应重视科学性。应从学科特点、考试需要和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出发,总结规律性的经验教训。在训练的过程中,择取典型题例和范式,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在深入的探究中摸索方法,借鉴技巧,形成能力。尤其是主观题,更要培养规范习惯,正确思维,分步解题,踩点答题,简明表达。这样,方可减少失误,获取成功。

■相关链接  
  • 高考50天:语文迎考立足《考纲》找方向
  • “教师与狗不得入内”刺入教师们心脏的利剑
  • 高考语文复习:心中有数从容面对
  • [泉州] 高考语文复习的十个建议
  • 名师指点2006年高考语文复习对策(上)
  • 名师辅导:05年高考语文复习方法和命题走势
  •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析
  • 复习大纲:高考数学复习如何应对高考
  • 复习大纲:高考数学复习六个注意事项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