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文综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历史复习举要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6-4-24 15:18:00
 

  注重基础回归生活

  ———高考历史复习举要

  一、把握趋势 瞄准变化

  政治高考命题有一定的承继性,又会有一定的变化,体现了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政治高考一贯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但越来越体现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趋势。这里的能力主
要包括审题能力,搜索、寻找、筛选和重组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准确表达规范书写的能力。其直接表现就是高考试题中死记硬背式的题目逐年减少,而联系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题量逐年增加,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侧重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依托热点走势设置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设计题目,且题型趋于开放性和多元化,常出现一些以最新的时政材料、社会生活材料为背景的命题,突破了教材的原有体例,比如对主观性试题背景材料的设置,近年来无论从材料的量上还是从材料的多样性上都有所发展。高考复习应该牢固把握趋势,解读这些变与不变的因素,寻找复习的突破口和着重点。

  二、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支持、说明或推断出正确的观点必须以学科知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总体把握的程度(深度、广度和变通度)为根本,高考所强调的“能力”不是脱离实际知识的空中楼阁,而是在知识土壤上盛开的花朵,所以,高考复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围绕《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体系,回归教材、系统梳理、夯实基础。特别是要查找并弥补第一轮复习中的缺漏。其次要克服死记硬背、以做题取代知识梳理、过分依赖教辅资料等错误学习倾向,而应根据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和深度,注重基础知识理解、联系、运用的灵活,注重在新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注重命题的判断和推理,注重结合问题背景进行推理、分析、说明,注重解释和解决具体问题,逐渐强化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

  三、超越教材 回归生活

  回归教材并不意味着要局限于教材,而要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将复习的视角投射向广阔的现实生活。要关注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社会、伦理问题,关注时事政治的最新发展,关注党和国家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工作面临的重大、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实现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对接,用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解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来深化对教材中基本理论的感受和认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社会生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和整理值得注意的社会生活现象和事件,将之引入复习的各个环节。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侵略本质而发表的一系列荒谬言论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契机和哲学原理,可以结合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石和铜等资源和人均资源情况,分析说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依据。

  四、突出重点 专题探究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于《考试大纲》明确的或者是实际复习中突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运用专题探究的复习方法。专题探究复习要求教师善于组合和整合相关知识要点和教学资源,打通经济、哲学与政治的知识相通渠道,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比如在复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可以以此为专题,进行探究问题链的设计:首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次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结合前两点,进一步探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客观必然性。这样就能够将经济和政治知识有机地融会在一起,有利于深化学生理解,并能增强学生对类似问题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五、完善方法 锤炼思维

  政治高考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在指导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完善同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从而提升同学解答问题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首先,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思维与表述的逻辑性与层次性,对某件事情、某个主题,我们往往有很多话要说,如何从中遴选出符合主旨思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分门别类、分清层次,整理成逻辑顺畅的论述,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

  其次要结合相关学科知识锤炼学生思维,比如引导学生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使学生掌握演绎的方法;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全面辩证思维,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从个别推出一般、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的归纳思维,有破有立、破立并举的思维,特别是逆向、多向、求异等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生疏到熟练,从肤浅到深刻,从片面到完整。

  (王定新: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任高中政治教学。多篇著述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此文为作者应本刊编者之邀所撰。)

■相关链接  
  • 高考历史复习要夯实基础理清线索
  • 复习大纲:高考历史复习中的具体做法
  • 2006年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热点问题设计精选(1)
  • 2006年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热点问题设计精选(2)
  • 文综高考历史复习突出四性
  • 2006年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热点问题设计精选(3)
  • 2006年高考物理最后阶段的复习重点
  • 高考物理复习题的特点分析
  • 复习大纲:高考物理冲刺应注意几个问题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