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中职"两条腿"走路 给欲深造者开"小灶"
|
来源:文汇报 2008-4-24 10:50:00 |
|
“我的孩子上了中职,今后是不是只有就业一条路?他初中学习成绩不错,但在中考时意外失分。上了中职,还有没有选择就业或升学的弹性?”一位姓沈的家长在前不久举行的招生咨询中提出的疑虑,在中职学生家长中颇具代表性。 事实上,目前中职学校采取的可就业、可深造的多种办学模式,已经充分展示了中职学生未来“可工可学”的前景,家长完全不必为孩子的前途担心。 报考对口高校高职成常规 “三校”毕业生报考专业对口的高校、高职,在今天已成为常规。不少中职早就根据家长的愿望和学生的期盼,进行了办学模式的改革,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升学的需求。如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在历年三校生高考中,学校升学率、总平均分、单科平均分、本科和名校录取率等均在全市中职校中遥遥领先。2007年上线率98%,本科106名,占全市380个本科名额的27.9%。 该校邓晔同学为2001届毕业生,后考入同济大学本科,2006年从德国留学回国。邓晔家长说,“工商外国语学校”非常重视外语教学,升学与就业并重,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邓晔在这所学校打下了深厚的英语基础,并学习了电子、机械等专业课程,收获着实不小。邓晔说,即使当时他选择就读高中,也不一定能顺利考取同济大学本科,更不可能在打好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学到电子方面的专业知识。 给希望深造者开“小灶” 上了中职,并不等于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地开起了“小灶”。如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为有升学基础和潜力的同学,专门请了业务熟练的优秀教师进行强化教学。一位女生说:“到了学校,我的升学愿望之火重新被点燃。学校请来了高中名教师为我们上课,让我们得到优质教育,从而为高考做好准备。”上海市群益职校强化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二是为准备高考的学生提供方便。同时,在学生社团中增加“基础文化”的元素,在理论学习、文化学习、体育学习、专业技能、志愿服务等5类项目中“延伸学习”。 要加强终身学习观念 上海市新陆职校校长陈野弟认为,学生希望继续深造的愿望是良好的,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他们学好。不过,中职生深造,并非普通高校一条路。在深造上,要改变唯普通高校是举的狭隘观念。他说:“对中职生来说,上专业对口的高校或高职,同样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他的建议不无道理。从现实看,“十一五”期间,上海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第一,做到教育和培训并举。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保持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的一半左右。第二,深化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的模式改革。优化综合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继续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依法自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改革试点。第三,努力构建适应上海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需求的多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新升格为本科院校。因此,中职生升学的道路不仅被彻底打通,而且还将大为拓宽。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