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招生-校园-高考-考研-外语-自考成考-留学-幼教-基础教育-高教-民办教育-职业教育-中外合作-资源-教育产品-求职招聘-在线报名-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教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幼儿园不宜多语言教学
来源:菲律宾世界日报     2005-11-8 12:51:00
 

  幼儿园不宜多语言教学,这句话一直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其原因有二:一是害怕打击家长一心盼望孩子同时学会几门语言的积极性,二是害怕触怒一些学校,人家靠的就是这个招来学生。此话一出,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说不定还有几支笔杆子掉过头来,直指我的鼻子,咆哮怒吼,指指点点,乱戳一气,弄得我面目全非,无地自容,到那时则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但常常路过幼儿园教室的窗户和门口,看看那一群白白凈凈、天真烂漫的小娃娃,真是可爱极了;再看看黑板上挂的那一行行数不清笔画、弄不懂意思的繁体字,真是可恶至极;再听听他们在说什么,一会儿菲语,一会儿英语,一会儿闽南话,一会儿普通话,语言混杂,言语混乱,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可怜这帮小天使,舍得一身剐,也要把“幼儿园不宜多语言教学”这句话说出来。

  说幼儿园不宜多语言教学,基本理由有三条:第一,幼儿处于人一生中智力飞跃发展的鼎盛阶段,智商的高低取决于思维的能力,思维恰恰又是由语言支持的,没有一个完善而丰富的语言系统来支持,活跃的思维怎么能够建立得起来呢?没有活跃的思维又怎么能达到较高的智商呢?第二,幼儿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集中到一种语言上,就能把这种语言学会,学精;分散到几门语言上,哪一门都弄不通。没有一门通晓的语言,怎么能在小学、中学里学好各门基础知识呢?第三,欲速则不达,如果先学会一门语言,建立起一个支撑点,然后再学其它语言,依照先后顺序、轻重缓急,逐个突破,就会事半功倍。

  人们都说,多会一门语言,就等于多一双眼睛,多一对耳朵。谁不想学会八门语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问题是在幼儿园的小娃娃,刚刚接触人尖独霸的这个世界,要看的东西多得很,成人看了都眼花缭乱,头昏目眩。何况一个小小的幼儿,一双眼睛还没看清的时候,就让他拿第二双、第三双、第四双眼睛来看,一对耳朵还没听清的时候,就让他换第二对、第三对、第四对来听,究竟想不想让他看到个什么,听到个什么,值得怀疑。

  语言学家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语言对思维的功能:(一)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思维必须用语言作手段;(二)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三)语言是引起别人思想的工具,能使听者和说者进行共同的思维活动;(四)语言是使思维过程模式化的工具,可以通过修改言语模式,而使思想更加符合现实,更加完善;(五)语言是使思维活动人化,使人脱离动物世界的条件之一。这些论断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结果,足以证明首先掌握一门语言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双语有并存、混合、主从等形式,但细究起来还是有个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分,也就是说,要先学第一语言,后学第二语言。现在有些幼儿园是菲语、英语、闽南话、普通话齐头并进,形成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左右开弓,多管齐下。还没等孩子拿起玩具,张开笑脸,就把他扔进了语言的汪洋大海,几种语言构成的混汤呛得他们七窍冒烟。出了毛病,心里明白,就是不知道从哪种语言中找一个恰当的词儿,又用何种句型结构造出一个通顺的句子,谁也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一个幼儿要分别对付两套老师:一套是菲语和英语的,另一套是闽南话和普通话的。不公平嘛,大人都没有集四种语言于一身,为什么要幼儿集个大成呢?

  这些幼儿园,一会儿教孩子们学菲语或英语,一会儿教孩子们学闽南话或普通话。看到玩具要说闽南话,看到相应的字卡要念普通话,菲语或英语老师一来统统都不对,要说成另外两个样。单说“台湾”这个生词卡,就足以把一个十来斤重的幼儿拋到九霄云外。有几个大人能把“臺灣”繁体字一笔一画地写下来?“‘台湾’是什么?”“‘台湾’是个宝岛。”“‘宝岛’又是什么?”弄不好,老师还可能说成“宝刀”或“报导”,都哪是哪呀?!

  也许有人会说,看我们,不是菲语、英语、闽南话、普通话都会说吗?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也这样呢?不错,你四门语言都会。且问,都会到什么程度?哪一门语言能够拿起来作刀枪,跟人舌战一阵,笔战一场?能描情似意,绘声绘色?能畅所欲言,言无不尽?揭一下你数、理、化、历史、地理的老底,大窟窿小眼,漏洞百出,有的还空白一片,就知道你学会这几门语言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你那几门语言真的都是在幼儿园学会的吗?可不一定。还要孩子们步你的后尘吗?可希望一代比一代强。

  没有一门过硬的语言,加之几门语言的交叉混乱,相互干扰,相互抵触,付出的努力被抵消了大半。这是一部份高中毕业生英语不过关,基础知识不全面,不牢靠,达不到接受高等教育要求,进不了大学校门的根本原因。即使上了大学,以后在某一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有所建树,有所突破,因为没有精通一门语言,就缺乏学习与研究的必备工具。确实有不少名人会几种语言,但要知道,没有一个不是首先通晓第一语言的。且问我们幼儿的第一语言是什么?是菲语?英语?闽南话?还是普通话?把这些都刚刚开始学的语言一齐压到他们的头上,犹如五雷轰顶,到底想让他们干什么?需要家长、老师和学校深思一番。

 

■相关链接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