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招生-校园-高考-考研-外语-自考成考-留学-幼教-基础教育-高教-民办教育-职业教育-中外合作-资源-教育产品-求职招聘-在线报名-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教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来源: 珠江时报      2005-10-31 10:10:00
 

    采访专家:关鸿羽,北京教育学院教管室主任,曾主持过中央电视台《关教授谈家教》节目。

  “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说几百遍也不听”,“孩子吃饭可慢了,这个老毛病很难改”,“孩子可娇气了,批评几句就发脾气”,相信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过这些难题,有时还真让大人们对小皇帝们束手无策。
  最近在我市开展的“广东2005年社科普及周百场系列讲座”中,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对家长们的建议是:妈妈们别再唠唠叨叨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做什么事都要说一是一,不要光说不检查后果,不注重培训过程,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坏习惯。比如吃饭,可以像军人那样训练纪律,时间一到就把饭收起来,饿三两次小朋友就不会边吃边玩了。

    把握培养的关键期

  关教授说,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刻,家长要训练得法,持之以恒,坚持检查。孩子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培养内容,比如刚入学时就要他养成专心、迅速完成作业的习惯,过了关键的时期,培训起来会相当困难。有的孩子快到小学毕业做作业还拖拖拉拉,就是一年级时没养成好习惯。如果一、二年级养成好习惯,家长在三年级几乎不用操心了。

    形成习惯要6周以上

  关教授以为,要形成良好的习惯起码要有6周以上时间,有的家长开头几天还有耐心管教,后来却由于各种原因放松了要求,最终效果肯定不好;有的家长只提出要求,孩子做不做得到,却不再检查,更不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相应的要求,让孩子以为你“得个讲字”,并不努力去完成。

    挫折”教育从小培养

  关教授还提倡适当的“挫折”教育,他说为什么现在有的大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就想不开,甚至跳楼自杀,就是因为从小到大都受到父母的过分呵护和溺爱,夸奖多批评少,做什么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结果长大以后很难适应集体,适应社会。适当地让小孩子吃吃苦,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心理承受力是必要的。

 

■相关链接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