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中西人文教育”特色鉴赏


 邓校长与英国赫兹·艾克思学校师生交流
 《走进中国年》活动现场
 国学经典诵读

 英国学生体验中国文化——做糍粑
悠悠一百四十年,当当年的古屋旧椽已不复存在,能够荡涤风雨积淀下来的唯有文化和精神时,中山路小学在得先辈遗泽,把荣幸变为感恩,让沉重化为轻松的现代教育进程中,独辟蹊径,巧妙地寻找到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出一条蕴含中西方文化的个性教育——“中西人文教育”。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校长邓薇和她教育团队心中的梦想。
2008年,我们走进了中山路小学英汉语言文化节活动现场。学生们精彩的表演和精湛的语言功底令我们折服,我们陶醉在中西优秀文化浓浓的氛围中。学生用中英文朗诵古代经典诗文、西方经典散文、诗歌,既是两种语言的运用,又是两种文化的融会。
这是中山路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活动,让学生们真实触摸到中国古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它是中西人文教育特色的成果展示,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关注人文,融会中西,培养高素质人才。
传承——追寻教育之根
中山路小学源于清末的朝阳书院,当时的书院,读《四书五经》,并以此讲学论道,修身养性。书院的办学理念是:“读书立品,讲求实学,以图上进,以益身心。”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文化名人汇集北碚,作为朝阳书院分部的中山路小学,根据三民主义精神,按儿童身心发展程度,调整办学理念:“激发民族意识,康乐儿童身心,增进必需知能,培养国民道德”。
书院教育思想让学校有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从书院的办学理念中,我们感受到书院人先进的办学思想——关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将品德与知识有机地融合,培养身心健全的人。今天的中山路小学,寻找前人肩膀,接续书院理念,将教育的目光焦距在“人”身上。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国学教育为载体,以高雅的民族文化滋养人、塑造人。
创新——塑造教育精魂
《心经》曰: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意识。也就是说你的眼界局限在个人身上,你就只具备个人意识,而当你的眼界放之世界时,你就具有了世界意识。中山路小学在坚持教育的中国特色时,又把眼光放眼世界,以国际视野办教育。“人文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西方优秀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敢于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放胸襟,以国际视野看社会,就是一种气度和勇气。中山路小学引领学生走进异域文化圣地,培育他们成为有独立个性,国际视野,心胸旷达的中国人,这就是他们的气魄、胸襟和眼界。
作为全区唯一的由区教委挂牌的双语实验学校,7年来,学校致力于英汉双语教学的研究,8位教师整体素质在全区领先。学生英语基础扎实,高年级学生可与外教进行日常交流。在这一优势学科的推动下,学校决定将优势项目延伸到学校特色建设中。在“空白”和“缝隙”中求生存,是中山人的智慧。他们以学校优势为生存的切入点,在缝隙中生长出了一棵葱绿的生命之树。
至此,学校确立了以“中西人文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思路。
对中西人文教育,学校给了它准确的定位:中西文化教育就是关注人性,尊重生命,以优秀文化滋养和塑造人的教育。即以中西优秀文化来培养人,培养有‘文化’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是具有“民族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他们应该具有民族精神,打下民族优秀文化烙印,同时又是世界的人,有着走向世界的本领,具有世界人的优秀品质。
邓薇校长说:“在全世界人才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生存打下扎实基础,又要关注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一个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历史的眼光、时代的眼光,更需要有世界的眼光、未来的眼光。教育是今天也是明天的事业。中山路小学不仅立足今天,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开端,又放眼未来让好教育成就学生好人生。
践行——国学立品 双语达人
特色定位后,学校又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即以中西文化为体,国学、双语为翼。在这个发展战略下,学校又以课程、活动和环境为途径有效地实施了中西人文教育。
以课程支撑特色
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主阵地。中山路小学以国学和双语研究中西人文教育,同时又在语、数、外、艺等学科中挖掘人文教育元素,实施人文教育。
学校每天开设20分钟的国学诵读课,引领学生在读书中立品、读书中学做人。通过与西南大学专家的研讨,编写了国学教材——《瀚林小书院》。包括礼仪篇、人际交往篇、道德篇、哲理篇、爱国篇等板块,设计了思考题、明镜台、反光镜、我思我议话经典等国学课,是一门新型课程,中山路小学几年来致力于国学课堂的研究,他们不仅构建了课堂基本模式,同时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着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靠近经典(熟知)——走进经典(认同)——内化经典(导行)。课堂不仅仅是停留在诵读层面上,而是在诵读中学会了做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枯燥的诵读生动化、抽象的思想形象化、深刻的道理浅显化。
双语教育,是以英语教学为渠道,实施英汉双语学科渗透课,并在教育中实施文化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学校高度重视英语课堂和学科双语课堂的研究,除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外,还强化了课堂人文教育的研究。他们认为,人文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中,西方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因此,在英语课堂,他们十分注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和拓展人文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朗诵西方童谣,演唱西方民歌,阅读西方童话故事,讲述西方名人的故事……学生在西方优秀文化熏染下,走进了西方文化,培养了良好品质。
学科双语课中,教师们除了为学生提高语言输入、输出的能力外,还在课堂中实施了人文教育。从语言上升到文化,开创了育人新境界。
以活动彰显特色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中西人文教育内化与提升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育人,可以让教育无痕,同时也会让教育直抵心灵,达到良好育人效果。
为此,学校在校内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争做儒雅中山人”主题中队会;“励志与成长”主题论坛;孝文化系列主题中队会;“古圣先贤在我心中”班队活动。中山人把中西文化教育当成了一项“文化运动”,不仅承当起了传承文化的责任,还肩负起了文化传播使命。在校外开展了广场大型文化传播和展示活动:“千人国学经典诵读——和之韵”;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英汉语言文化节——“环球之旅”活动;中外民歌演唱、英语剧场表演赛、中外童谣朗诵等活动。广场大型活动展示了学校办学水平,学生综合能力,也让社会认可了学校特色,同时也让家长、市民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
以环境培育特色
为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学校将“文化”搬到校园环境中,设立了国学文化长廊、国学温馨提示,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熏陶。学校还设定了“雅行树”,将每学期评选出来的“雅行形象大使”的照片和事迹贴到树上,让他们成为“雅行树”上的一片美丽的“叶子”,装饰和丰满“雅行树”。
为营造英语学习气氛,学校在校园中设立了英语角,让师生、生生与外教共同交流有良好的氛围;教室外走廊上布置了英语文化长廊,介绍国外著名人物、国外节日;教学楼中,还有英语格言等。
“国学立品,双语达人”,它们如同一对翅膀,承载着中山人的教育理想,翱翔在重庆的基础教育天空之上。
硕果
收获——
人文治心 铸造特色
中山路小学因“特色”焕发生机,现已是硕果累累:重庆市双语教学研讨会多次在学校召开,双语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同行的一致认可,社会、家长的热情赞誉。学校成为了全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试点学校、重庆市百所经典诵读试点学校、北碚区双语教育试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学校、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双语教学优秀学校,学校连续六年获得北碚区教育教学督导评价一等奖。
准确的特色定位,为学校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学校正向优质学校、特色学校迈进。特色文化积淀在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从校园文化中喷发出了一股强大的育人伟力。中山路小学在传承千年文化和百年办学历史中创新现代教育,坚定地行走在“中西人文教育”特色之路上。我们相信,一所具有民族气质和国际形象的学校将呈现于人们眼前!
【专家点评】
办教育,应该有国际、未来、社会大视野。中山路小学“中西人文教育”特色,就是这三个“视野”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山人智慧的战略选择,也是校长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办学思想的体现。办学思想的穿透力不仅在于从历史出发穿越现实指向未来,更在于从当代世界变化和国情变化出发将理论创新指向实践。我相信行走在百年教育文化场中的中山路小学,一定会坚守自己的追求,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的办学理想。
——刘刚 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北碚区中山路小学,从北碚最早的学府——朝阳书院起源,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财富。学校凭借悠久的办学历史、丰盈的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传承创新,将“中学”与“西学”融为一体,创建学校特色。他们追求民族办学根基和国际视野的办学理想,以优质教育惠泽了每一位学生,在区域教育中走上了良性循环、理性行动,悟性达境的发展之路
“特色”来源于学校文化,在创建中又逐渐彰显出学校独特的文化元素。中山路小学“中西人文教育”特色是在传统文化和书院文化中延伸而来,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他们在“国学”与“双语”中拓展人文教育途径,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品行,培养“学养厚重、胸襟广达”的中国人、世界人。这是一种文化育人理念的体现。
——龚春燕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
后 记
一所学校,如需寻求特色发展的方向,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在历史中传承,在传承中追寻,在创新中坚守,在求索中发展。中山路小学“中西人文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既把握学校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又体现了“空白”和缝隙中求发展的逆向思维智慧。
时代行走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教育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山路小学正行走在“中西人文”的融合之间。秉承历史,继往开来,我们看到,在未来,一所具有民族气质和国际形象的特色学校正朝我们走来。 本版文/陈灵 谭茭
文化,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基因。朝阳书院百年历史为我们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传承中创新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培植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文化之根是校长的使命。我们将肩负起责任与使命,在中西人文特色教育中,引领师生行走在文化场中,“培育有民族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