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大华小学:双语教学≠学科+英语
|
来源:文汇报 2009-1-8 8:47:00 |
|
双语教学实验,是上海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改”外语学科提出的重要措施。尽管此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怎样使双语教学不损伤学科内容?在日前宝山区双语教学研讨系列活动上,大华小学展示汇报及开出的数学、音乐、美术等7节双语教学课,将“问号”变成了“感叹号”。 教美术的胡老师,开始以为在课堂上英语讲得越多越好,希望孩子们能流畅地运用英语交流,构建理想中的双语课堂,但她发现,孩子们能说的单词和句子实在太有限了,以至于他们只有沉默或反复用“Yes”、“OK”。胡老师一次翻看了儿子一年级的牛津教材后,顿时豁然开朗。她特地找来一、二、三年级的英语教材,了解他们掌握的英语程度,然后与美术课程相整合,进行新的尝试。如:对颜色,学生已学过red、orange、yellow、green、blue、purple。在教授《Rainbow》一课时,在巩固这些色彩的同时,只要教violet、indigo就可以了。又如:《My Good Friend》一课,人体的一些重要部位,head、body、arm、hand、leg、foot,学生在英语课上已经掌握,老师只补充了一些描绘不同外貌、体貌的短语,并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goodfriend的体貌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很多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认为,双语教育不是简单的学科教学+英语,更不是把学科课堂变成英语课。开展双语教学,必须以不影响学生学习知识,不影响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为前提。学科教学应当与英语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容关系,凭借这种互容关系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以数学为例。长期以来,数学学科的教学全部都用母语进行。由此,学生已牢固地建立起以母语为背景的知识体系、理解方式和思维习惯。大华小学的数学老师认为,数学知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习掌握的,作为知识载体的汉语,其作用不可低估。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如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应用题教学等,应运用汉语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渗透”和“整合”的办法开展双语教育。即教师在上数学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用英语讲述较简单的数学术语并组织教学,但基本上以母语维持理解和交流过程,同时努力促使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有一些老师提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教材——如美术方面,可以有国外绘画欣赏、现代造型语言等内容,音乐方面可以有西方古典音乐介绍等内容。在这些课程中引入第二国语言,有助于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其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国际意识。 |
|
■相关链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