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试题 >> 自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史》结课考查试题精选
来源: 城市快报     2007-11-15 15:08:00
 

天津一中 苏海

1、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有这样的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天狼”是暗指当时的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汗国

剖析:历史学科的考试常引入古代诗词文章,以此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创作背景,题中的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以此可排除选项C和D;第二要认真阅读诗词内容,词中提到“西北望”,联系课上所学,可知指的是西夏。

正确答案:B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三句引文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同下面哪一家学派或教派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佛教

剖析:这三句引文除均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之外,还都饱含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正是儒家对君子的要求。选项中道家和佛教是提倡出世的,而法家则更多的带有强制色彩。

正确答案:B

3、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推动着包括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在内的生产关系不断变化。

(1)连线题:将左面的生产工具,和右面反映同时期经济制度的材料连起来: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册,生者著,死者削。”

材料三、每丁年纳粟二石;输绢(或绫、絁)二丈、绵三两,若输布则二丈五尺,麻三斤;每年服徭役二十日;不应役者,则按每日三尺绢折纳。

(2)材料一、二、三各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反映的制度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最后被废止,为什么?

正确答案:(1)图1——材料一;图2——材料三;图3——材料二。

(2)井田制、编户制度、租庸调制

(3)作用: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府兵制,使国家富强起来。废止原因:均田制被破坏。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