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试题 >> 高考 >> 语文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语文教材调整鲁迅作品引争议 鲁迅真的落伍了吗?
来源:工人日报     2009-8-21 11:12:00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鲁迅

  编者按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不见了,只保留了他的《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与此同时,增加了梁实秋等人的作品。这一调整引发了读者的广泛争论。有人直言,鲁迅的作品是鸡肋,更激怒了一些热爱鲁迅先生的人。鲁迅的作品是否过时了?教科书的调整有没有必要?今天,我们如何看待鲁迅?本刊从众多来稿中选发几篇读者的文章,希望能对以上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编者

  鲁迅真的落伍了吗? 
 

  韩浩月

  鲁迅的作品在今天究竟成没成“鸡肋”不重要,中学语文教材增添删减内容自然有它的道理和用意。问题的关键在于,包括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在社会各个阶层摸爬滚打的我们,究竟有没有普遍地、完整地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如果理解,即便鲁迅作品全部退出语文教材又如何?如果不理解,那么语文教材通篇都是鲁迅作品又能怎么样?

  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从鲁迅作品收入各种教材的题材、风格和篇目数字,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作品中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被保留得较多,而杂文的比例却越来越低。有了这个资料就不难理解,上世纪70年代的人所认识的鲁迅,为什么面目如此模糊了。

  此番人民教育出版社再次减少鲁迅作品篇目,让真实的鲁迅离现在的孩子们愈加遥远。在张爱玲变得时髦的时代,鲁迅真的落伍了吗?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一个社会还需要勇气和担当、需要独立和批判精神的话,那么,鲁迅的声音仍然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缩减鲁迅文章只是正常调整

  江德斌

  从中学教材里缩减鲁迅的文章,只是正常的调整。以前是将鲁迅捧上了高高的神坛,只可高山景仰,却不能怀疑批驳。如今将鲁迅从神坛请下,还他一个真实的面目。

  鲁迅的作品并没有过时,许多文章现在看起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只不过先前教材选用的文章里,有一部分的文字内容深奥拗口,含义难以理解。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知识,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很难读懂的。而时代变迁,许多当时的社会因素已不复存在,造成不仅学生读不懂,连老师们都理解甚少。鲁迅的大部分文章,适合在大学阶段,或是成年人去阅读,此时的理解水平和人生阅历,才可以弄懂其中的奥义。

  教材的变化,应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前有将金庸的武侠小说引入的先例,现在又将梁实秋、林语堂的散文加入,都是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面。而将鲁迅难度大的文章剔除,也属正常调整,这样也可减轻学生阅读压力。而对鲁迅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其课外阅读。

  不能责成师生都是“鲁迅迷”

  王传涛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老杂文”,从这句中学校园里流行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尴尬。

  单士兵认为,“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其实也是学生读不懂鲁迅文章的重要原因。”齐萌在自己的博客发文说:“与其说鲁迅文章生涩不如说学生能力太差。”针对此两种看法,笔者不敢苟同——难道老师和学生连报怨一下鲁迅文章“难以理解”的权利都没有吗?按照“老师不懂鲁迅”和“学生能力太差”的思维推导下去,莫非要让普天之下所有的师生都成为“鲁迅迷”吗?

  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学首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读懂鲁迅与否也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除鲁迅之外,中学生要学习朱自清、老舍、刘白羽、巴金等人的近代文学作品,还要学习高尔基、托尔斯泰、福楼拜、莫泊桑、契诃夫等人的世界文学作品,当然,还要学习我国古代文体形式——文言文。

  鲁迅文学功绩的卓越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不过,一个人、一部作品在文学、史学上的地位,似乎并不完全等同于其在教学上的地位。从教育学角度而言,“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是永恒的真理。

  被误读的鲁迅

  刘效仁

  鲁迅的作品被误读了。鲁迅一些回忆少年生活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原本都充满着人情味和生活趣味。然而,很多教学者在突出“反抗封建教育制度”的主旨的同时,甚至将不属于作者本意的东西强加进去。也有的说,学生在阅读鲁迅时,实际上是带着一种阅读的思想重托,还要进入考试领域,要按照不二的答案来做习题,以至到真正接触到作品的时候已经无兴趣了。

  其实,无论是阅读还是解读鲁迅,人们都特别放大了他作为思想“斗士”的一面。出于对权威的尊崇,对鲁迅加以拔高甚至神化,使原本充满着人文气息的鲁迅作品,只剩下冷冰冰一具严肃“躯壳”。由于历史的自然遗忘、社会的选择性记忆和政治的概念化偶像化,先生本身也难免成为一张“似匕首、如投枪”、横眉冷对、严峻无情的脸谱。

  事实上,鲁迅许许多多真实而丰富的信息,如果被社会和政治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完全脱离了自己,脱离了生命体,就容易成为一个变形而扭曲的形象。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