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名师解读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
来源: 株洲网 2010-1-22 13:51:00 |
|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出台后,针对市民关心的这一问题,本报昨日也约请市二中多位具有高三任教经验的名师对考纲予以解读。
理科综合 物理: “用数学解答物理”
高级教师曾田芳介绍,新课标的高考在其他省份已经开始,因此可以研究其他率先实行新课标省市的高考试卷。从08、09年全国卷命题趋势来看,有向江苏、浙江、上海等率先实行新课标省市靠拢的趋势。特别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掌握、重视命题的趋势。印象很深的2009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的最后一题,便对数学运算能力要求很高。从学校目前每次的月考来说,对于“用数学解答物理”也有体现。
他提醒,新内容不能掉以轻心,新教材中有,而老教材中又没有的内容,肯定会作为考试内容。如新课标中新增了逻辑电路、相对论、传感器等,都应该要注意。
化学:推理更加联系实际
高级教师李银秀介绍,2010年的考试大纲中考试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与内容部分变化不大。根据其他几个新课标高考试验区的情况来看,新课标大纲更注重探究的过程。比如推断题中,以前有机推断和无机推断与现实的生产生活联系不大,现在更加注重与化工生产、生活相联系。另外,新课程教材中增加的,肯定会成为考试内容。
虽然考试说明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的趋向离不开:知识难度逐年稳中有降,能力考查比重逐年增加,稳中求变。
生物:体现应用价值
高级教师匡利介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2010年全国大纲中有这样的描述: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这可能作为一个引子来考。参照广东省最近几年的生物考题来看,他们采取自主命题,香蕉、甘蔗等当地的生物作为考试内容,结合基因工程来出题,这样就体现了生物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关注了社会的热点,这也正是新课标所要体现的。她认为,新课标后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比较新,但是知识落点还是生物学理念,强调应用。
文科综合
历史:阅读分析材料要求增高
高级教师龚华介绍,新课标在“开放性的思维”答题方面有所体现,并且答案不是惟一的。大纲要求,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比如新课标可能会突破教材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准确阅读材料,并做出自己的回答。如一般说魏源对中国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巨大的影响力。但考试材料可能会引用另一段对魏源评价的材料,让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果生搬硬套教材,肯定无法按照要求做出回答。因此要真正读懂了这份材料,才能准确答题,这就真正体现了 “考能力”的特点。
政治:更具时代气息
高三教师罗裔介绍,相比起老的考纲,新课标不考死记硬背,更贴近生活,并且具有时代气息,很多都是我们身边的大事。比如今年的热点之一就是房地产,需要考生对经济形势等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还有社会热点,如金融危机、环境保护等。
今年的时事政治部分为: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地理:读图能力要求增高
高级教师贺慧艳介绍,第一,今年高考强调了探究地理问题,整个新课程强调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把生活中的现象用地理的原理去解释分析;第二,从考纲来看,开始淡化最难的 “地球运动”。第三, “读图”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有一种趋势就是 “无图不成题”,基本上每一组题都会配一张图,如果能读懂图就能做出这个题来。
她提别提到,湖南考生的地理教材采用的是湘教版,根据新的考纲来看,“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在湘教版教材中讲得很少。所以不能光看湘教版的教材。因此他们在教学中还注意学习了人教版的教材。还有就是新课标增加了实验性题目,因此也不能忽视。比如上次就考过一个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题目,要求写出实验步骤。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