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多媒体 >> 学科软件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哈工大着力打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科技团队
来源:东北网     2008-12-16 11:00:00
 
   今年11月5日,哈工大研制的第二颗小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哈工大科研成果再次为世人所关注,而幕后的哈工大科研团队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

  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搭建多学科汇聚的科研平台

  近年来,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诸多科研成果集体亮相,体现了哈工大通过组织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搭建多学科汇聚的科研平台,解决国防工业、国民经济重大课题的科研思路。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谭久彬教授团队,最初由来自不同学科的3个年轻人,凭着对超精密测量技术的兴趣与爱好白手起家,在学校支持下,从无到有创建了光电子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经过18年的系统研究,在超精密特种形态测量理论、关键技术和仪器工程研究等方取得了重要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和突破,在大型超精密仪器设计方法和相关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同时也在建设一流队伍、营造攻关平台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从“后期混血”到“火花碰撞”,从“派出去”到“请进来”,从“情感归属”到“事业平台”,谭久彬教授为研究所里的优秀人才规划最优的成长路径,以国际视野打造一流的创新团队。在协作、奉献精神的牵动下,这个团队不仅创造出一批一流的技术成果,也培养出一批一流的人才,他们中间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博士生导师,也有高新技术企业专家型领导人和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博士……

  甘于寂寞上下和谐的团队精神

  科研团队的人员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但是怎样做到不影响整体发展,关键在于带头人。哈工大考察团队,除了一流的学术水平外,更注重带头人的个人品格,“只能单干,可以当教授,但是不能当责任教授(团队带头人)。一个团队里,如果人人看中个人得失,就没有长久合作,更谈不上攻克难关。只有带头人不计名利,勇于奉献做出表率,才有团队的凝聚力。”副校长韩杰才对记者说,“有的项目从‘六五’干到‘十五’,没有甘于寂寞、上下和谐的团队精神是做不到的”。为了培养年轻的团队带头人,许多老院士、老教授甘做人梯。

  哈工大原来仅有一台原子粒显微镜,放在了超精密加工研究所。负责人董申教授表示,仪器是学校的,使用要面向全校。不管是什么专业的教师来,董申教授都热情提供服务,一来二往,间接合作带来了直接合作,研究所吸纳其他学科,组建了微纳米技术研究所,不到3年就发展成为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

  老教授没有门户之见,带头协作,为多学科交叉、搭建多学科融汇的科研大平台奠定了基础。在这些大平台上,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年轻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提高,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更大的团队凝聚力,从而有能力做更多创新的工作。1+1>2的团队效应

  多年来,哈工大创新团队通过整合来自于不同学科、不同素质的成员,形成互补效应,通过在团队内部建立的自由学术交流平台,在团队内部产生知识的“碰撞”,使每一个成员产生更多的新观点和新理念,获得更大的创新动力,从而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和团队优势,产生1+1>2的团队效应。

  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团队就是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典范。这个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喜滨教授为带头人的教育部创新团队,集中了飞行器设计、动力学与控制、人机环境、通信与电子工程等多个相关学科的青年骨干协同攻关,研究内容涉及了航天领域重大基础理论、新技术、系统集成、工程研制和飞行演示等航天飞行器各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先后承担了国防“973”、“863”、国防“十五”预研等重大项目10余项。

  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深化基础理论、强化创新性思维、提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多学科交叉的重大项目各环节的把握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这支核心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学术梯队与雁阵理论

  “优秀的创新团队,首先要有优秀的领军人物。就像一个‘雁阵’,有了头雁的带领下,群雁才能展翅高飞,奔向目标。”哈工大有关领导如是说。

  哈工大激光专业创始人马祖光院士,作为一名卓越的领军人物,他靠自身的人格魅力,靠自己对事业、对同事、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吸引、留住了一批人才,创建了一支一流的团队,取得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性成果。他带领的可调谐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团队,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实验室;他还培养出了“长江学者”吕志伟教授、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德应教授以及马晶、谭立英、张中华、掌蕴东等一大批中青年拔尖人才,他们都已经成为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多年来,哈工大若干优秀的创新团队,都形成了以人为本、层次清晰、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第一梯队——学科领军人物。他们不仅自己学术造诣深,而且具有远见卓识,能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第二梯队——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是学科领军人物的接班人。第三梯队——学术骨干力量。团队不仅创造和谐、民主、团结有凝聚力的小环境,更为年轻教师创造良好的学术发展大环境。第四梯队——学术发展力量。哈工大结合学科的特点,吸收不同学科的优秀博士,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格局。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