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潜山野寨中学2023届17班学生来到天柱山博物馆,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参观了展览大厅,仔细聆听,认真观摩,参与互动,对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古皖文化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参观结束后,野寨中学李世奇老师在博物馆科普教室里,为学生们上了一节“天柱山地貌演化过程和地质资源开发”的公开课。李老师以PPT演示,深入浅出地将大别山造山带与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做了系统详尽的阐述,并将天柱山与黄山两个同属山岳型景观特点,做了类比。博物馆所有讲解员也一道聆听了公开课。
“为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天柱山博物馆与周边多所中小学达成了共建共享协议,以‘馆校合作’的形式开展研学活动。”天柱山博物馆馆长徐小三说。
在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南部科考地黄铺镇和平村韩长冲,站在一块裸露的石头前,博物馆老师向当地学生讲解这块“入地回天神奇之旅”见证者——大理岩中的榴辉岩的前世今生,阐述科考价值。在潜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科普老师从植物的有趣现象入手,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起源。

近年来,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天柱山博物馆一直坚持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馆内文化资源和师资力量,以“博物馆+”的新课程形态,持续开展“走进博物馆”“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博物馆的“第二课堂”使参与的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了解历史,热爱历史,坚定文化自信。(朱国凯、卢育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