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课程推荐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课堂还能挤进什么?为何课程越来越多
来源:腾讯      2008-12-15 11:28:00
 
   刚上小学的时候,赶上文革晚期,学校教育基本走上了正规,在大城市的学校,学科可能开得比较全,但在我们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开设的学科也就非常简单,只有语文和数学(那时候叫算术),记得我们的语文老师只有在课余时间教我们唱歌。那时的语文课,老师讲得少,学生做的多,记得最清的就是抄生字、生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外加背段落大意、背中心思想、背课文。数学课也简单,老师讲完课就是做题,但题量不大。那时候没人讲素质教育,没人讲开全开齐课程,但老师们还都能认认真真地教学,虽然有时候对孩子们的要求比较严,但毕竟没有这样那样的考试和考核,老师和学生的负担都不大。

    等到上三四五年级的时候,又多了一门课程,那时候叫自然常识。由于这门是一位教数学的教师兼的,他也没有学过这些东西,所以,每次上自然常识课,同学们都是在“半梦半醒之间”。这两三年,有时还上两节体育课,准确地说应该是劳动课,那就是修学校旁边的那土坡路(经常被雨冲坏)和到河里捡石子。

    上初中的时候,课程就多了起来,数学课分成了代数和几何,又有了新的学科,英语(Q吧)、生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理、政治等,还有那些虽然没怎么上但课表上已经填写上了的体育课、音乐课和美术课。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学校里开的课程已经不少,但由于老师们面对的竞赛、升学,所以,基本上不考试的科目已经不再开设,基本上还是语文、数学和英语统帅,理化生、政历地为辅,其它学科靠边。

    等到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比一浪高,开全课程、开足课程已经成为法规。所以这时候的课程已经比较齐备,多数学校已经把一些“小学科”(体音美等学科)列为重点学科,作为学校的特色或学生的特长来培养,特别是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小学和初中,这些小学科被奉为至尊,拿学校的这些方面的“成果”来宣传自己,扩大学校的影响,更有不少的学校凭此录取学生。当然,其它学科也得到了重视,例如:语文学科把阅读、写字列入课表,不少学校把珠心算作为数学的一门课程。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课程种类更是如天女散花一般,仅从小学讲,除了语文、数学、体音美等主打学科外,以前的品德、社会整合成了品德与生活(低年级)、品德与社会(高年级),自然改成了科学,英语成了必修课、现代信息技术成了必修课、劳动教育成了必修课,综合实践课成了准必修课,各级的地方课程也成为准必修课。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是整合课程,减轻学生负担,但算来算去,课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又有增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所加重。

    其实真正的负担并不是这些,而是那些出于某种形势需要、那些拍脑门决策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从每周2节变成了低年级每周4节(部分地区变成了5节,不知道有没有根据)、其它年级3节;自从创建卫生城市后,课表上又多了半节健康教育课(天知道这半节课怎么写在课表上);某地歌厅失火之后、某校危房倒塌之后、某处发生人员踩伤事故后,自上而下强制安全教育进课堂;一个不知道什么级别的普法活动开始后,法制教育也进了课堂;当全国的交通问题成为热点出来的时候,交通部联合其他部委表扬全国交通安全的示范单位,这样,交通教育也必须进课堂;“反腐倡廉”最厉害的那阵,不知道是谁模仿“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提出了“反腐倡廉要从娃娃抓起”,“反腐倡廉”也就莫名其妙地进了课堂(这不作践孩子吗?

    而且还正儿八经地弄出了几本教材;上边要验收“绿色学校”,环境教育也就进了课堂;当大人们倡导“荣辱观”的时候,“八荣八耻”就进了课堂;当大学里有几个博士生他杀、硕士生自杀的新闻炒得火热的时候,专家们、领导们也在炒“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事;当有几个未成年人未婚先孕、大学生人流增多的调查出来后,性教育也挤进了课堂;当某地出现了艾滋病村、艾滋病乡的时候,预防艾滋病教育就理所当然地进了课堂;另外还有一大帮的如公民教育、禁毒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玩的教育、规则教育、经典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等也要争着吵着进课堂。

    从理论上讲,课程的增多,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如果真正能这样的话,孩子接受的教育肯定是全面的教育。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这么多的课程“政不出一家”,要我们上这些课的都是我们的上级,这些课当然都得要上,但是,我们的课堂如何能挤下这么多的课程?这么做的直接后果是,学校、教师、学生学会了集体应付、集体作弊,谁来了就给谁看补的教案和档案,谁来了就不分昼夜地背谁的内容和编好的谎言。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学校、教师、学生身心俱瘁地学会了作弊和应付。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的课程,但老师们都是认真的、负责的,再看现在,课程多了,本应全面发展的学生却在上级的诱导下学会了作弊和不负责任,这对教育的影响不是几年几十年能改变过来的。

    另外,当这些课程实施的时候,主管部门没有考虑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评价方式的改变。其它学科先不说,先说英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当英语成为必修课的时候,许多地区的英语教师严重不足,多数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数几乎为零,为应付开课,多数英语教师是半路出道,学生在小学随便学几节英语,上了初中还得重学,而且还得下功夫纠正那些学错了的东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必修课的时候,城市里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都很少很少,就别说农村的了。再加上如今的评价还以分数为主,还以主学科为主,所以,这些新的课程诞生时,学校们、教师们就没把他们当回事,所以,这些课程带来的也只有应付和其它负作用。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只能是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学生学会了学习、有了终生学习的意识,当他成年后,上述这些教育都会变成极轻松、极容易的事,为什么非在他们这个年龄强制他们学这些对他们这个年龄不沾边的东西呢?再者,这些课程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问题,怎么就这么简单地交给学校呢?就像给刚出生没多少天的孩子强制吃大鱼大肉一样,不用多长时间,孩子就会有病的。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