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职业技术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直辖市中等职业教育在走下坡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2-15 12:00:00
 

  教育部最近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5年新调整认定的12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北京、上海和天津3个直辖市没有一所学校入围。

  很多人惊呼:直辖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在走下坡路!

  “这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次公布名单是正常的年度工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邢晖研究员说。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重新认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资格,从2003年到2004年,北京大约有30所中职学校评上国家重点,上海约有50所。因为前两年认定的数量比较多;再加上大城市里寸土寸金,一般学校占地面积有限,硬件达标很难,也是一个制约因素。2005年,北京、上海没有申报新的学校,所以榜上无名。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北京、上海等直辖市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是稳中有降,邢晖说:“中等学历职业教育将在北京等大城市‘下沉’,非学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将会成为这些城市职教发展的一大主流。”

  职教在大城市门庭冷落 层次逐渐上移是必然出路

  很多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都有过自己的辉煌,北京、上海也不例外。在北京,中等职业教育最辉煌的1998年,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2万。同一时期,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为20多万。当时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约为6.5∶3.5。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的中职学校数量达到了四五百所。

  最能体现中职教育辉煌的事例莫过于,那时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接到的条子很多,开的后门不少;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也不错,不少初中毕业生即使考上区重点高中也不去,一定要读中等职业学校。

  究其原因,邢晖分析,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当时就业形势不错,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处于高峰期。以北京为例,中等职业学校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其次,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大学招生数量有限,国家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控制普通高中发展规模,在大城市中职学校又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支撑,不少高中都转为职业学校。最后,是老百姓对职业学校有一定的认可程度。当时高学历的学生不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中职毕业生的待遇也不低:当时一般人的工资不过1000来元,中等职业学校有些毕业生月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而且就业去向往往是大饭店、大企业、政府企事业单位等。

  而如今,北京的中等职业学校从最多时的450多所减少到170多所,上海也从四五百所减少到130所左右。

  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以北京为例,初中毕业生的第一志愿很少报中职。每到招生季节,中职成了没有门槛的教育,从理论上说,零分的学生都可以进入。

  大学扩招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最大的冲击。大学扩招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跨入大学校门。与中职相比,家长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大学读书。结果,从高中阶段教育开始,更多的学生选择了高中,而非中等职业教育。

  中职和高职的衔接也有问题。在高考中,尽管设有专门针对中职升高职的单考单招,但是中职升高职的比例不过5%左右,中职学生很难与普通高中学生竞争。

  社会上的人才招聘也盲目攀高。读普通高中意味着上大学成为白领,而中等职业教育则成了蓝领的代名词。北京市曾经有一项统计显示,蓝领的工资比职工的平均工资要低,即便是高级技工,也不比北京职工的平均工资高多少。

  中等职业教育马上还要面临一个新难题: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初中毕业生数量都即将减少。以上海为例,初中毕业生数量最高峰的时候是20万人,现在马上要面临的情况是只有十二三万人。

  邢晖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是,当国民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职业教育的重心会从中等职教转为高等职教,而且中等职教大多是在高等教育的扩张中逐渐萎缩和上移的。北京的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53%,高职在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层次逐渐上移是必然现象,高等职业教育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增长点。

  “但对于京、沪这样的大城市来说,中等职业教育也会出现这样一个趋势:向不发达地区辐射,向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倾斜。”邢晖说。

  大城市中职教育的定位、功能和办学模式都要进行调整

  “是不是说大城市就不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劳动力了?”有人曾经这样问邢晖。

  她的回答是:不论城市的经济有多发达,都需要各个层次的劳动力,尤其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这个层次的劳动力。

  但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大城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去填补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都愿意选择高等教育,而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在中考作选择的时候,城市本地生源一般不愿意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具有两个需求主体的鲜明特征,一个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旺盛需求,一个是百姓对职业教育的选择需求。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两个需求主体发生了比较大的矛盾,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来对职业教育进行调节。”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树超说。

  马树超分析,现在大城市的孩子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而大量外来民工涌入大城市,他们的文化水平可能多数在初中以下。但是由于现有的户籍人口制度的制约,这些最需要接受劳动技能培训的人不能在中职学校就读。

  “尽管就业机会增加,但是百姓对职业教育的选择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很不协调。大城市往往限制外来人口通过职业学校教育进入本地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发展需求形成新的矛盾体。”马树超说:“政府要解决这个矛盾,既要在观念上引导户籍生源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多元选择,更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引导。”

  比如说,在收费政策上加以引导。目前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学费往往是普通高中的2~3倍。以北京为例,中职学费是1800元到2200元,普通高中是80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想上中职却又没钱的学生带来了难题。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采用低收费,甚至免费的办法吸引生源。

  马树超建议,一是要减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有条件的地方甚至要让学生免费读书;二是给生活补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每个月给学生的生活补贴超过5000元人民币,成为吸引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三是对企业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工资底线给予较高的定位,起码要高于同等学历中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从业人员。

  大城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变化势在必行。

  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数量可能不再是评价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质量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马树超说,以上海为例,现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超过50所。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将要求100所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都达到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基本条件。

  学历教育也将不再是中职学校惟一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是逐渐在缩减,户籍学历生源肯定会下降。”邢晖说。

  在她看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从以单纯学历教育为主向与非学历培训并重转变,让更多的下岗、外来工有组织地接受教育。

■相关链接  
  • 北京大学生村官报名指南
  • 北京大学生可应聘村官 入选者须要过三关
  • 北京:大学生村官试验一年 村助理引发"鲇鱼效应"
  • 大学生就业出现三大变化 起薪有所增加(图)
  • 中国男性大学生月均起薪1631元 比女生高124元
  • 检察日报:学校随意延长假期是教育的“缺斤少两”
  •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05年大学生签约率仅33.7%
  • 为让玩野的孩子收心 中小学各有高招
  • 乱花渐欲迷人眼 众多参考书让学生该作何选择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