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确认识素质与科学考试的兼容性,以及评价改革与科学考试的互促性,精心设计考查学的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试题,加强对科学考试命题的研究反思,结合科学考试的实例,分析科学考试在评价中的发 展趋势,充分发挥科学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功能。
关键词:
科学考试;素制裁教育;导向
参考文献:
1、北京师大附中,王树声《素质教育与科学测试研究》——兼谈《以能力立意》的考试。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作者简介
张福建,男,中学高级教师,沈阳市教育专家,沈阳市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辽宁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中小学科学兴校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家优秀校长。
提纲:
发挥科学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功能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张福建
引言:
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科学考试的关系
1、素持教育与科学考试的兼容性
2、评价改革与科学考试的互促性
二、发挥科学考试的导向功能
1、精心设计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试题
2、加强对科学考试命题的所研究反思
三、考试改革趋势的正确导向
1、考试测量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科学考试在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结论
2007年6月
发挥科学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功能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张福建
[摘要] 正确认识素质与科学考试的兼容性,以及评价改革与科学考试的互促性,精心设计考查学的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试题,加强对科学考试命题的研究反思,结合科学考试的实例,分析科学考试在评价中的发 展趋势,充分发挥科学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功能。
[关键词] 科学考试;素制裁教育;导向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科学考试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功能,这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科学考试的关系
1、素质教育与科学考试的兼容性
自上个世纪90年代,素制教育在全国进行了试验和推广。十几年来,由于在素质教育与考试关系上存在一些误区,有些人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完全对立起来,进而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出取消考试,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不要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否定和取消考试,而是改革考试制度。素质教育与科学考试应是共存、兼容。科学考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对学校、学生的一种评价手段,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励广大青少年发奋学习。随着考试制度,评价方式的改革,科学考试内容和形式与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将逐步吻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升学考试成绩的正相关将日益明显。
每年统一的中考、高考内容体现了国家意志,尤其是高考,目前还是具有相对公平和权威性的重要评价手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在社会的发展最终消灭职业间的差别以前,在教育水平决定职业层次的前提下,利用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本性,通过科学的考试,激励青少年发奋学习国家规定的内容,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考试制度,并将继续实行下去。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高考竞争,希望在高考中取得成功,从而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将来取得一个好的职业。这也是社会承认知识的价值在个人意识中的反应,它不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社会需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民族努力进取的标志和肖旺发达的征兆。
教育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高考都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中国不仅中考、高考升学要考试,招工、招聘社会用人也要考试,考试是目前阶段大家都能接受的,相对合理的选拔方式。
2、评价改革与科学考试的互促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考试作为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评价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于新课程评价介导“立足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考试改革无论从功能和价值上,还是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以及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都体现着相同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
科学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需要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但他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和帛断学生发展状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倡导分类、分项考试进行综合评定,给予学生多次考试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以前创新思维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等级,简单地以下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此外,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前者重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后者具有选拔的性质。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
科学考试应该是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手续,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发挥正确导向功能。
二、发挥科学考试的导向功能
1、精心设计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试题
首先,考试命题必须以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应达到的各个学段、各个模块的教学水平为依据,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设定的课程目标,达到有利于引导和改进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目的。以高中数学必修模块检测命题为例,命题既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发展状况的评价,重视对学生认识水平、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情况的评价。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高中一年新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制,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高中起始阶段必修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
其次,考试命题必须体现多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研究表明,学生能够背诵的概念、公式并不等于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而当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解决问题,即使学生不能完整复述或背诵其定义,也意味着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因此,在考虑命题中应少考一些名词解释、少考一些计算速度,少来一些计算技巧方面的内容,而应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奖励,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的理解状况。以此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考试命题必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突出命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那种“以学生为敌”的偏题怪题目,概不符合素合素质教育要求,也不符合新课改的以及科学考试的正确导向。突出命题的基础性,是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比如,对数学基本技能的考查,应关注学生能否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问题特点进行合理选择,进而熟练运用。突出命题的应用性,比如通过数学考试命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突出命题的发展性,批的是命题时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突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得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淡化对机械记忆生内容的考查。这些均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大帮助。
2、加强对科学考试命题的研究反思
首先,作为命题者要潜心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这是科学考试的依据。
其次,应加强对好题、好卷的研究反思、收集积累。不但要仔细地研究各种习题,而且要从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它,制定题目的价值,发现题与题的联系,作出比较与归类,分出条理和层次。保留题库中好的题,淘汰不好的题,改进过地的题,以达到比较完善的效果。
第三,以提高命题者的专业化水平保障命题的质量。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使学校干部和教师了解考试改革的方向与要求,掌握评价与考试的基本方法,并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升学考试改革,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争取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尽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考试有着不可回避的“指导棒”作用,但这并不代表着考试可以决定一切,也不表明不考试应该左右教育工作的方向。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一切围着考试转化现象,尤其是中考、高考的导向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是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也就发展什么。为此,新课改从人的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界定了课程的功能,并探讨评价和考试改革方向。新课改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向,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这就是教育的追求。但是事实上,这其中的很多方面是无法通过目前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然而教育的追求是科学考试和我们教育行为的前提,也是考试改革的方向。
三、考试改革趋势的正确导向
1、首先,考试测量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小测验,巩固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教师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便于调整控制,因材施教。
其次,考试测量,尤其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的质量监测与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从整体上提出改进教学的对策与方法,还可以为交流教学经验提供信息资源。
第三,科学考试,以其激励功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科学考试的“高程式学率”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全部依据。“高升学率”不是应试教育,“低升学率”也不是素质教育。因此有些学校把降低分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有的教育行政者们把低分率和及格率作为衡量学校是否面和全体学生的指标。素质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考试中取得的良好成绩,在竞赛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才干,服务社会都能体现师生共同成长的价值,也能体现科学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功能,以及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
2、科学考试在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据2007年3月30日《光明日报》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下一阶段我们要很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确实要抓好高考改革、中考改革、社会用人制度改革。周济认为,高考肯定要改,要积极,但同时还要慎重。我们目前主要改的还是考试内容、招生方式,使我们的孩子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发挥,同时能够使他们得到满意的结果。大家要转变观念,不再“考定终生”。
以沈阳市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为例。看科学考试在评价中的发展趋势。我校高中一年级于2007年1月11-12日参加了全市普通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本次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有序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则。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制考查,注意时代性的实践性,促进素制裁教育的实施。
四、本次考试的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着眼于学科核心概念和重点信息的考查,注重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力求体现课程标准和精神和要求,体现时代感,试题新颖活泼、轻松愉快,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有评论说:试题内容灵活得出人意料,读死书的学生,今后很难适应。
(2)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加强对社会科学、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考查,杜绝了死记硬背的试题目。有评论还说:平时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不按新课改教学生的学校可能要吃亏了。
(3)注重考试的导向作用。试题有利于高中一级年平时教学的正确导向,既考查学生水平,又检验教师教学工作,以能推动、促进各学科日常教学工作。
(4)试卷设计各有侧重,凸显了不同的特色。注重试题的整体设计,避免过于锁细的考查。
(5)有利于比较客观地反馈初中学生刚刚升入高中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现状。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考试的试题出得好,质量高,“考能力成为各科试题的主流”,不仅完全符合新课程新材料的要求,也为新课改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贴近生活而又灵活多变的了题形式,让学生在考试中体会到一份轻松有趣。
总之,科学考试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导向功能,不仅集中体现在对中考和高考的正确导向,更体现在对平时教学的正确导向。科学考试,尤其是中考和高考改革,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加以完善,从而引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素质教育中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北京师大附中,王树声《素质教育与科学测试研究》——兼谈《以能力立意》的考试。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作者简历] 张福建,男,中学高级教师,沈阳市教育专家,沈阳市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辽宁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中小学科学兴校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家优秀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