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大河报报道:对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他们比往年考生多了不少新选择。河南省教育厅最近宣布,2007年河南省本科院校新增140个专业,这些专业今年将开始招生。
那么,河南高校为什么新增这些专业?新增专业主要有哪些?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增设140个新专业
据了解,2007年教育部新设置或调整了2187个本科专业和11个医学类专科专业。在新设置的本科专业中,我省30所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新增140个专业,如郑州大学的交通工程,河南科技大学的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郑州轻工业学院的社会体育,中原工学院的对外汉语,黄淮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河南财经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这些新专业体现了很强的社会应用性。
从全省30个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新增专业数量看,2007年我省设置新专业数量最多的是黄淮学院,达到9个;其次是平顶山学院,新增专业8个。我省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本科院校一年获批增设140个新专业,这在我省高校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新专业瞄准就业市场
记者注意到,在新增设的140个本科专业中,体现一个共同的特点:瞄准就业市场。
以郑州轻工业学院新增的社会体育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大众文化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运动的运动技术,具有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之所以申请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是因为我省经济建设近几年快速发展,富裕后的人们体育价值观念和健身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无论城镇、社区、农村都需要一批热爱基层生活、有体育健身指导能力的专门人才给予帮助指导。
中原工学院新增设的对外汉语专业也是这样。加入世贸组织后,汉语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更受重视,各国对专业汉语人才与师资的需求激增,缺口较大。这都急需培养既懂对外交往、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又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基础,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及中外文化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类高级人才。
郑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孙红表示,此次增设的专业完全是通过对社会需求,师资力量和原有相关专业的支撑充分调研和论证后决定的,这些专业均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所以学校对相关专业培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有充分信心的。
新专业招生条件成熟
新增专业中的大部分专业与开设院校其他专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而且第一年招生,规模大多控制在80人以内。因此,无论师资、教育设施,还是图书馆、实习基地,开办院校均具有强大的兼容性,略作加强或调整,就能搞定。
就拿郑州轻工业学院今年新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来说,该校现有服装艺术设计(方向)专业,该专业开办于1985年,在20多年的服装艺术设计办学实践中,该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批素质较高、能力全面的教师队伍。而且,教学场地、设备及其他基础设施齐全,拥有13个校外实习基地和考察基地,办学经费已经到位,开办“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条件已成熟。
郑州大学新增了软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交通工程3个本科专业,分别属于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水利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各专业今年招生额均为60人,以后招收人数会随实际情况有所增加。至此,郑州大学本科专业由86个增至89个。
据介绍,近年来,郑州大学以引进、选派进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师资力量,不断积累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建立了完整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完善专业书籍、教学软件和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满足了各专业教学、科研发展需要。
选报新专业当慎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40个本科专业均由我省30个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根据校情和就业形势自行申报,由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这批新增专业中,黄淮学院申报的9个本科专业全部顺利通过评审,其中,广播电视新闻学、音乐学、园林、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专业获省教育厅批准;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小学教育(数学方向)等部控5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
该院院长娄源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淮学院在申报新专业前对河南省人才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此次新增专业,重在有针对性地培养我省紧缺人才,尤其是汽车、小学教育、艺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中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专业,办学起点高,特色显著;学生就业前景看好。这些专业都是经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设置的,培养的均为目前河南省急缺的专业人才,有利于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也有专家认为,大学本科的培养周期为4年,许多新设专业眼下就业形势非常看好,但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有些专业4年以后市场需求状况如何很难预料。因此,学生和家长在选报新增专业时,切莫盲目乐观,当谨慎从事。
□记者胡炳俊文许俊文图
推出新专业考生将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