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招生考试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港校提前招生无可厚非
来源:中青网      2007-3-20 11:22:00
 
      根据教育部规定,香港高校将于今年7月7日前结束录取。被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所香港高校录取的学生,内地高校不再予以录取。考生确认被香港高校录取后,要缴纳1万港币的定金,杜绝港校与内地高校抢高考“状元”现象。

  消息一出,网络上一片批评之声。概括起来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收取定金属于教育部滥权乱收费,且数额太高,美国高校通常也只有200美元。二是考生被港校录取,内地高校就不再录取,侵犯了考生的权利和自由。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先说定金,笔者认为争论的意义不大。虽然说一万港币不是个小数字,放在“上学难”的语境下,似乎人为给考生设置了一道金钱门槛。然而根据统计,内地学生就读港校,四年的花费约39万港币到43万港币左右。相对于高昂的学费,一万元的定金事实上无足轻重。也就是说,选择报考港校,意味着这些考生大都拥有良好的经济保障,决不可能因为这一万元而被迫止步。


  再看看所谓考生权利问题。不错,从理论上来说,每个考生都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拥有在港校和内地高校之间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西方一些名校的招生实践来看,一名考生可以同时向多所高校提出申请,收到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也是很正常的事。最终选择上哪所学校,完全由考生自由选择。这正是一些学者竭力推崇并因此而批评国内招生模式的重要原因--真正以考生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校为中心。

  但是不要忘了,西方高校“以考生为中心”录取模式的一个沉重代价是,每年都有约30%的招生指标因学生不报到而浪费。这在我们现在的国情下,是绝不可能被允许的。一方面是高考升学上的巨大竞争,无数人落榜,而另一方面如果让高校牺牲如此多的招生计划,于高校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于其他考生,更是一种新的不公平。权利从来都是相对的,保障少数人的权利而损害更多人权利,不能视为合理和正当的权利。事实上,即便如耶鲁这样的名校,也曾为指标浪费而出台过提前录取、一旦录取必须报到等限制措施。

  所以,让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提前进行,既保证港校招生上的优先和自由,又尽量避免内地高校计划的浪费,从而保障尽可能多的考生有学可上。笔者以为,在尚不能做到让考生和高校绝对自由的双向选择的现实国情下,这样的政策无可厚非。

■相关链接  
  • 新加坡高校赴甘肃招生
  • 香港浸大内地招生130名 本周末举行招生说明会
  • 北京7所自主招生高校考研复试线全部划定
  • 北京大学考古研修艺术收藏班简章
  • 公平还是不公平 一位高中教师眼中的高考移民
  • 高考数学复习指导:基础薄弱生也能考好数学
  • 高考前“开夜车”影响复习效率
  • 4院校单招考生上榜不能参加高考
  • 北京高考"稳中有变" 将股票知识列入考查内容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