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招生考试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学生家长揭露:体育学院招生真的这么黑?(图)
来源:金黔在线     2007-1-17 10:04:00
 
 

郑老师:

当2007年的钟声敲响,如果你们仍不退钱的话,我将向媒体投诉,并揭露这次招生过程中的黑幕……

———摘自学生家长的短信

去年12月31日23时许,贵阳市民潘玉(化名)在家中用自己的手机向贵州某高校体育学院的郑老师发送了这样一条短信。1月13日,潘玉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被骗的经过。2004年,潘玉为了让女儿能进入成都某体育学院就读,先后花了5万多元,通过郑老师伪造二级运动员证、打点考官。然而女儿最终未能如愿入学,花掉的5万多元也要不回来。

潘玉描述,当时招生考试的情景可谓是触目惊心。通过“打点”,自己的女儿弄来了假的二级运动员证,测试田径时注射了兴奋剂……

“二级运动员证”就是装在成都某体院的档案袋内寄给贵州某高校的郑老师。

成都某体院考场检录处

考前训练每节课30元

2004年11月,潘玉的女儿小清还是贵阳市白云区某中学高三的学生,潘玉考虑到如果报考体育专业,录取分数的关键是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加之小清从小就喜欢体育,与众多高考学子的家长一样,潘玉给女儿选择的是报考体育院校。就在此时,潘听说,贵州某高校体育学院有“神通”广大的人,只要给一定的好处费,就可以帮助女儿取得好的体育专业成绩,并顺利录取。录取的高校中就有成都某体育学院和贵州某高校体育学院。

为确保女儿能考上理想的大学,通过朋友介绍,2004年12月初,潘玉第一次见到了贵州某高校体育学院的郑老师,在见面时,潘发现,与其一样让子女考体育院校的还有其他几位家长。从这些家长的口中潘女士得知,成都某体院在全国录取的学生最低要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证书,郑老师有关系,能通过某些方式,帮助没有达到国家体育二级运动员标准的考生报名,“找到了郑老师,就等于是‘烧香找到了庙门’,只要郑老师答应帮忙,录取就没问题。”见过面后,郑老师答应让潘的女儿小清加入其考前训练班。突然得到郑老师答应“关照”,潘女士当时觉得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的体育专业考试有了着落,忧的是自己是个单亲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到底需要花多少钱还没有确定的金额,心里没有底。

小清告诉记者,考前训练班开课时间在2004年12月底,当时与其一起在郑老师处接受考前训练的学生有10多个,其中有家住花溪就读于某中学的李某某、姜某某,以及贞丰县和遵义地区等学校的周某、包某某、张某某等。每次上完课后,都必须立马交钱,标准是每课时每人35元(30元学费,5元场地费)。据小清回忆,其参加考前训练班,就交纳了3000多元。

交了“关照费”就可抢跑

2005年2月21日至23日,是贵州某高校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就在该高校体育场。考试前一天,郑老师对参加其考前训练班的学生说,每位学生要交30元“打点”费,在100米和800米的田径专业考试时能得到发令老师的格外关照。潘玉告诉记者,当时负责100米和800米的田径考试的发令老师姓陆(音),交了“关照”费的同学在进场考试时,只要走到该老师面前喊一声“陆老师好”,发令员就会心领神会,放任该考生抢跑。

正如事先所安排好的一样,小清与考前训练班的同学都取得了理想的体育专业成绩。

考文化课戴微型耳机

同年3月,是成都某体育学院提前录取体育专业考生报名的时间。此前,考前训练班的学生家长就在互相传话,只要肯出钱,郑老师就能帮忙“疏通”,确保孩子报上名,并被录取。

在家长们的协商下,3月17日下午,10多位家长与郑老师相约到筑城合群路某咖啡会所见面,与郑老师一起赶到该咖啡会所的还有一位自称叫谢明俊的男子。大家坐下后,郑老师介绍说,谢明俊在贵阳市某政府机关工作,其大伯是成都这所体院的老师,谢可以帮助大家疏通关系,至于其它的,由谢自己谈。

据潘玉说,谢当时告诉在场家长,对每名学生要收取1000元的“打点”费。家长们出于几方面的考虑,首先谢是郑老师带来的人,而郑老师的身份又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为了子女能就读更好的大学,加之对方提出的1000元费用不算多,家长们同意出钱。

为保证孩子们能顺利报名,并取得好成绩,在场的家长们还一致商量决定,学生去成都报名考试时,请郑老师全程陪同,其个人的车旅费用等由学生家长们分摊。

3月19日,就在学生们准备启程前往成都时,郑老师提到,报考成都这家体院,考生需有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资格证书,在这些学生中只有姜某一人有二级运动员证书。其余人,只能到成都后,再想“办法”。

3月21日,所有学生在郑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到达成都。一名叫魏某的学生前来成都火车站迎接报考的学生及郑老师。过后考生们得知,魏某是贵阳人,是成都这家体院武术系的在校学生。

将大家安排到体院附近的招待所住下后,魏某向考生姜某要了其二级运动员证书,说是用来给没有运动员资格的考生仿制一个相同的二级运动员证,但每名办理的学生则需每人交纳3000元的“办证费”。为能顺利报名,没有运动员证的学生们只得“乖乖”交钱。

就在报名期间,魏某还与一位女同学潘某,向所有去报考的学生们推荐了应付该体院文化科目考试的作弊方法,具体是购买一个价值3000元的微型耳机,加上1500元的“扰乱频率”费,确保耳机在传送答案的过程中不被干扰,最后是“打点”监考老师,费用共计每人2万元。

小清对记者说,同去成都的其他同学都先后交了钱,只有她一人未交,她怀疑可能就是因为自己“不懂事”,没按指示交纳这项费用,才让自己后来落榜。在随后的几天中,魏某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名目来让他们交钱给他,不交的则每天都有其他借口催着要。

3月25日,魏某就单独找到小清,称为其办理的假二级运动员证正在通过学校主考老师的审核,需要“打点”审核的老师,需其再交1500元,无奈之下,小清只得应允交钱。

小清注意到,在魏某每次收取现金时,郑老师都躲了出去。

3月26日,学生们与郑老师一起返回了贵阳。

田径测试注射兴奋剂

4月10日左右,魏某打电话给潘玉,称需要提前打点主考老师,需要汇5000元过去。不得已,潘只得在筑城沙冲路农业银行网点,往魏某提供的帐号上汇了5000元。

同年5月10日,小清及其他考生赶到成都,准备参加体育院校的招生考试。考试日期是:5月12日、13日进行体育专业考试,5月14日、15日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四科文化考试时间。

到成都后,小清被告知,为其“打点”老师还需5000元,此时的小清不得不立马从其带去的银行卡上取钱交到魏的手上。随后,魏某又对考生们提及,在田径专业考试时,要取得好成绩,考前要打一针兴奋剂,一针1000元。

小清告诉记者,在成都考体育专业时,其一直在腹泻,虽然在考前注射兴奋剂,但200米田径考试时,身体还是发软,结果200米田径的考试成绩排在了参考学生中的最后。

在成都的各项考试结束后,小清回到了贵阳,和家人一起焦急地等待着体院发榜。7月5日,小清一家人终于等来了魏某的电话,然后得到的结果却是,所有由郑老师从贵阳带去的学生,当时只有小清和一位来自县份的周某未被录取(周某也是体育考试未过关)。魏某给潘玉解释说,由于小清的200米成绩是最后一名,他打点好的老师也无法帮忙改变成绩,这就怪小清考试时发挥太失常。还有就是小清的文化分数如果能名列前茅,也有希望得到录取,但小清的文化分数也不是太高,只能怪潘女士当初舍不得花钱给小清购买微型耳机,所以,他们已经尽力了。

这一消息对于潘女士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想到钱也花了,但女儿仍未考上体院,整日除了责骂女儿外,就是在以泪洗面。三天后,潘女士突然接到魏某的一个电话,告诉她如果肯再花3万元钱,他会帮忙做最后的“打点”,还说第二天早上十点钟之前一定要收到这笔钱。接到这一消息时,潘女士全家人急了,因为小清到成都考试已经花光了潘女士所有的积蓄,又加上女儿高考也没考好,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就读该体院,于是全家赶紧四处借债,按魏某要求,再次往魏某帐上汇款3万元。

同年8月中旬,魏某最后的回话是,虽然经过了众多的打点,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法让小清得到录取。

花了5万多没能进体院

事后,潘玉计算了一下,为让女儿考上成都某体院,其前后共拿出了5万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交给了魏某,既然小清未考上,潘女士便要求魏某退还费用,魏某在电话中解释说,由于他拿到的钱都用来“打点”了,承诺只要小清补习一年,2006年继续报考该体院,一定会被录取,到时不用再拿钱了。

小清母女事后得知,当时与小清一起落选的周某,其家人手上有参加考试期间的各种证据及录音。过后,周某得到了该体院的录取通知书。

同年9月26日,在小清母女的要求下,魏某用成都这家体院印有毕业生档案字样的文件袋将小清的假二级运动员证寄给了郑老师,再由郑老师转交给了小清,从此,相关人等便没有一人再与小清一家人见面,打电话也总是借故推托,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事没办成当事人消失

2005年9月,小清开始复读,并于2006年3月份联系郑老师,但郑老师却说,魏某的电话号码已换,所以她也联系不到魏某,这一答复再次将小清及其家人推向了绝望。小清母女要求魏某及郑老师退还“打点”费用的“战争”再次出现在相关人士面前。

由于找不到魏某,小清一家人只得一次又一次的找郑老师,然而郑老师却不面见当事人,或通过电话或通过他人转告小清及其母亲潘女士,她当时只是一个中间人,整个过程中她并没有向当事人收取过现金,也不关她的事。

去年12月25日和今年1月5日,记者两次赶到郑老师所在高校的白云区分校,然而却未能见到郑老师,与其通电话郑却说:一切都不关她的事,她有权拒绝记者采访,还警告记者不要乱报道。

就在记者联系郑老师期间,小清母亲潘女士连续收到一些用12580和不明手机号码发来的短信,告知了魏某及其母亲的电话号码,郑老师也通过中间人告知潘女士说,近日魏某已到贵阳。

1月10日,记者按照号码联系魏某的母亲,接电话的人自称是魏某,但对于有人反映其帮助体考一事,魏某表示从未听说过此事,其也没有参与过。当记者要求与魏见面时,魏某表示刚回到贵阳,需要休息,至记者发稿时,魏某仍没有联系记者见面。

■相关链接  
  • 2007年开始景陶学院可以向港澳台招生
  •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战"提前打响 为争生源出"奇招"
  • 我省6高校公布艺术类招生计划
  • 香港高校确定内地招生计划
  • 留意看细心选 节前求职还有“末班车”
  • 求职和相亲一体 “单身族群”企业渐兴性别互补
  • 应届毕业生求职倒记时 大学生需正确对待择业
  • 求职路像一场“流浪”
  • 求职面试遇刁钻难题 题目反映公司核心价值(3)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