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杨伟龙:高中分校是以文明的名义敲诈
|
来源: 2010-5-13 15:49:00 |
|
河南多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以分校名义大量招收复读生引起社会热议。不少公办高中分校由国家资产建设,教师与公办高中老师一样拿国家财政工资,但却按民办学校标准收取高学费。(5月12日 中国青年报) 冲过高考独木桥进入好大学深造是多数学子的梦想,而承载他们梦想为他们搭桥开路的就是高中。在每年的高考拼杀中,总会有人名落孙山,总会有人不甘心,于是便产生了复读生,这本来是社会给寒窗苦读学子们的一个机会,现在却成了一些人牟利的手段。 本来国家规定从2008年起,公办高中不能开办复读班,因为“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这是一个好消息,对应届生而言,因为他们减轻了竞争压力,多了升学机会;这是一个坏消息,对复读生而言,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失去机会。然而中国人都比较聪明,尤其是在钻政策空子方面,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满足”复读生复读的要求,许多公办高中纷纷以学校的名义开办分校,然后招生。 我们知道,学校的学生并不是越多越好,然而这些公办高中却不惮于拼命招生,以至于逼得民办高校没有生源,这是为什么?“不少公办高中分校就是用国家资产建设的,老师也全是拿国家财政工资的,与公办高中的老师一样,可就是要按照民办学校的标准高收费。”学生家长的话一语中的,其实分校付出的办学成本很低,但打着分校的名义却可以收取高额费用,而且在受到检查时也可以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因为他们“不违规”。分校违不违规明眼人一看便知,教育主管部门更不可能不知道,然而之所以这些分校能这样“滋润”的存在,全是因为这里面有利可图。学校教育是一块大蛋糕,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大学,家长们都抱着豁出去的信念,哪怕是再高的费用,他们也情愿买单,因为孩子的前程不容犹豫。高中敏锐的看到了这点,于是借着国家不让办复读班的政策,变相的以分校的形式敛财。教育主管部门也看到了这点,为了分到一块蛋糕他们选择不管不问,这样既有利可图,又可借口是“照顾”复读的同学,名利双收,手段甚高。 笔者认为,公办高中开分校高额收取复读费是打着文明的名义对学生进行的敲诈,他们凭着家长对学校品牌的信任和对孩子的关心,大发学生之财。这是一种极端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十分卑劣。家长们供养学生不易,孩子高考不利已让他们很受伤害,学校不但不慰问家长反而火上浇油,实在让人不齿。而且以这种方式招生是违规的,损害了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以至于现在的民办学校只能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权,这实在不是文明的校园应该做的事。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也是社会文明的来源,是社会应该坚守的文明的底线。然而现在的学校却在向利益看齐,很难想象这样的校园如何能培养出人才。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赶快重视这种不好的征兆,防微而杜渐,不要让高中沉沦,否则,真不知道我们还有什么能够坚守?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伟龙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