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民办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让义务教育的阳光温暖亿万农村学生
来源:经济日报     2007-3-27 16:57:00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和乡曹河小学四年级学生马东梅(右)、马金玲在翻看免费发放的教辅书籍。近日,宁夏教育部门开始为南部山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一套教辅材料,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将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

    “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编者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3月23日,本报邀请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

    与来自基层的一位县委书记和一位中学生就这项改革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对话人———

    陈小娅:教育部副部长

    杨兴友:贵州省余庆县委书记

    孙  蕊:河北省赤城县二中学生

    策划人———

    李  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今年将在全国农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杨兴友:余庆县位于贵州省中部,总人口28万人,我们县一直重视教育事业,确立了“经济要发展,教育需优先”的思路,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地推进和发展。2005年,我们县曾代表贵州省出席教育部召开的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孙  蕊:这件事已经在农村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在我们村的群众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呢。

    陈小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做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这项改革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总量不足的问题,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这项改革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

    改革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2006年,在西部地区实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007年,在中部和东部农村地区实施。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次改革在继续巩固和完善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把“两免一补”、提高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校舍维修改造所需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二是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对免除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中西部地区为5:5,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承担,中央给予适当奖励。据测算,“十一五”期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其中中央新增1254亿元,地方新增928亿元。

    三是强调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这次改革明确规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行由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管理以县为主的制度。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落实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统筹确定省级及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统筹制定辖区内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县级政府要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应有职责。

    

    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教育乱收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杨兴友:我们县的农民已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减轻了负担,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从2006年9月起,中央为我县4.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免了学杂费,还为6310名贫困生减免了书本费,为600多名初中生补助了生活费。加上我们县自身非常重视教育事业,舍得投入,如今在余庆县,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

    陈小娅:是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西部地区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实行新机制,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农民。据初步测算,仅免除学杂费一项,西部农村地区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享受免费教科书的贫困生,小学生年减负210元、初中生年减负320元;既享受免费教科书又享受生活费补助的贫困寄宿生,小学生平均年减负达510元,初中生达620元。对农民而言,减负就是增收。一个农村家庭一个孩子能减负这么多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农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了最大实惠,一些农民自发打出了“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的横幅,对党和政府无比感激和拥戴。

    二是西部地区农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有了制度保障,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新机制不仅保证了在校学生不会因贫辍学,也促使已经辍学的贫困孩子重返校园,西部农村地区适龄儿童“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基本解决。据统计,2006年西部地区有20万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西部12省(区、市)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较高水平,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陕西和新疆达100%;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和青海分别达到96%—99%的较高水平;原来基础最差的西藏,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3.1%,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农村义务教育由公共财政全面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实行新机制前,全国尚有113个县(市、区)的小学、142个县的初中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其中85%以上在中、西部地区。实行新机制后,西部所有农村学校都得到了由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大部分学校的运转水平较改革前有较大提高,小学生平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了140多元,初中生平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了200多元。尤其是四川、云南等偏远、贫困地方的农村学校,这次拿到免学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后,学校运转经费成倍增加。

    四是教育乱收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学校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度大大提升。实施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需求都由政府财政预算给予保障,这从制度上和源头上为治理教育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明显减少。大部分学校除了代收课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其他方面都是“零收费”。

    五是促进了依法治教,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新机制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强化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增强了地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促进了学校加强科学管理、民主理财,提高了管理水平。

    

    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中东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是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建立新机制的关键一步。

    孙  蕊:我们中东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学生都在盼望着这个好政策呢,那么具体怎么实施呢?

    陈小娅: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中东部地区实施,这是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建立新机制的关键一步。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中央层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改革进行了推动:

    一是层层动员部署。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共同举办了政策培训班,召开了座谈会,对中东部地区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政策培训;2007年2月1日,国务院专门召开中东部地区新机制座谈汇报会,检查中东部各省改革工作准备和落实情况,研究共性问题,部署工作。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亲自主持会议,听取各省的汇报,并作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

    二是做好宣传工作。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制作了新机制的公益宣传广告片,于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1套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同时,我们将广告片发送到全国各地,要求各省组织在当地主要电视台于开学前后连续播出,要求各地采取发放“明白卡”,致家长公开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将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到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农村家庭。

    三是提前落实改革资金。为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今年1月23日,中央财政预拨了2007年春季学期免除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资金92亿元,同时要求各地在春季开学前拨付一部分资金到学校,以保证学校正常开学。

    四是组织专项督导检查。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实,3月上中旬,国家教育督导团和全国保障办一起,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10省新机制落实情况逐省进行了全面督查。

    中东部各省都按照国务院要求,专门召开会议,加强宣传,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及时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地方资金的分级承担办法,并将应承担的改革资金列入了各级财政预算。春季开学前,各省都将中央预拨资金和省级承担的资金拨付到县,并提前预拨到学校,保证了学校的正常开学。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大源头治本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和建立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

    杨兴友:今年在治理教育中的乱收费问题上,教育部将采取哪些措施?

    陈小娅:今年,教育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大源头治本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和建立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重点将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认真研究解决大中城市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政策措施。

    二是继续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有关政策,招收择校生以学校为单位计算,每个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的30%。

    三是继续保持高校收费政策的总体稳定,严格规范高校服务性收费管理,全面推行教育收费、收费资金使用公示制度。严禁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乱收费行为,加大对非法招生中介和招生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等)招生收费管理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

    前不久,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2007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对今年全国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孙  蕊: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收入很低,但我们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很好,怎样才能让我们不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帮助我们走向成才之路?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陈小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两个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其中一项是: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能够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根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财政部、教育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总的思路是,通过完善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在更大范围扩大受助学生比例,合理确定资助标准,同时,加大对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目前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是:

    在高等教育阶段,在初步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工作,努力增加贷款学生人数和发放金额,坚决做好“绿色通道”工作,认真执行学费减免政策,切实做好勤工助学工作,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在初步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奖学金、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学费减免、助学贷款或延期支付学费以及社会资助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顶岗实习、半工半读,认真落实学费减免政策,鼓励社会捐助,并研究制定使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基本覆盖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制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施“两免一补”

    政策。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将继续加大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的资金投入,逐步扩大资助范围,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杨兴友: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是惠及亿万农民和学生的大好事啊。

    孙  蕊:这样一来我们做学生的就放心啦,像我们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好政策的帮助下也能顺利完成学业啦。国家在教育方面有这么多的好政策,我回去后,一定要把这些好政策都讲给同学们听听,让他们放下顾虑,安心学习,争取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本报记者  张进中整理


    孙  蕊、陈小娅、杨兴友(从左至右)在交谈。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陈小娅与参加对话的同志合影。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相关链接  
  • 当代大学生赚钱方式的7个"最"
  • 好奇是孩子的童心
  • 孩子的探究行为
  • 孩子吃饭有“黄金法则”
  • 跟孩子开玩笑要适度
  • 合理饮食 让孩子远离补品
  • 少给孩子买“彩色食品”
  • 高中、本科和硕士赴美留学小贴士
  • 日本留学“低迷”签证带来的后果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