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博士后“自荐求职” 谁的幸运谁的尴尬?
来源:中青网      2007-3-27 17:13:00
 
       2006年12月,在中央党校工作的卓翔等15名北京地区的博士后联名给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写信,自荐到湖南党政部门工作。3月27日,被作为人才引进的8名博士后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人生新旅程。


  8名博士后顺利进入了省级政府部门,开始了他们的“副处长”、“副秘书长”生涯,放在“学有所用”常常并不能理想实现的现实状态下,自然可喜可贺。然而这仅仅是博士后们的幸运吗?当然不是,承担着中部崛起重任的湖南同样在社会建设的各领域思贤若渴,迫切需要有知识、高素质人才,能一次性充实8名学识渊博的领导干部,应该说也是政府之幸。此次人才“对接”的成功,当是当地政府和求职博士后们的双赢之举。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8名博士后的成功引进,是源于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的求职方式,那就是向省委书记张春贤自荐。虽然说,张书记随之将自荐信转到了组织部门,随后的各项考察、引进工作走的都是规范的组织程序,但不必否认,省委书记的重视和亲自转交求职信,在博士后们求职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显然,我们并不能寄希望于人才选拔都通过向“领导”自荐来实现。求助于官员来解决问题,本不应该是一个秩序社会的常态。但通过8名博士后向省委书记自荐实现工作愿望的事例,一个疑惑很自然地涌上心头:如果不是求助于领导,博士后们能够顺利地整体引进成功吗?换言之,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有专门的人事组织部门,有一整套人才选拔和引进制度,为什么博士后们的求职却还要通过求助官员来实现呢?


  推而广之,就一般意义而言,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的人才真的已经丰富到饱和的程度了,各行各业真的已经不再对人才有需求了?大概并非如此。我们的综合国力尚处于“发展中”水平,我们的高等教育才刚刚走出“精英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经济发展,都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是求贤若渴却人才难得,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饱和”、“过剩”的假象,正是我们无奈而长期存在的事实。难道,这不是就业政策和人才选拔制度执行层面的尴尬吗?

■相关链接  
  • 求职路上成绩居其次 澳门企业选才讲责任求忠诚
  • 求职故事:要充满热情地“退而求其次”
  • 新一轮求职高峰“体检枪手”蜂拥来
  • 山东大学承办就业市场 为万名毕业生求职搭桥
  • 自考《网络技术》笔记名词解释
  • 北大自考数据结构上机考试复习总结
  • 考生口述:我的自考流水账(我的经历和学习方法)
  • 面对自考"三怕""三不怕"
  • 全国2007年1月高教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