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基础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不能以惩罚为目的
来源:河北日报     2011-10-20 10:24:00
 
10月18日多家媒体报道,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并且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据该校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戴绿领巾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告诉他们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这些年,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的推动下,很多学校、教师都在有意识地注重教育行为尤其是批评行为的尺度,努力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和“优化教育效果”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做到既推动和谐教育、快乐教育,又让孩子得到循序渐进的进步。这种“甜蜜的批评”、“带有体温的教育”,称得上是真正的尊重教育。

  然而,将绿领巾系到孩子胸前,让孩子成为“人群中的绿点”、“班级中的另类”,则意味着给孩子一种无声而残忍的评价:你有缺点,你不是好学生。而且一旦将这种评价公开化,无疑就等于给孩子贴上了一个“不好”和“另类”的标签,浓烈的被排挤、被否定、被遗弃、被歧视的感觉便会随之而来。

  罚站等体罚式教育会带来肉体上的不舒服,绿领巾则会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不安和压迫。而面对这种伤害,孩子们往往虽然感到委屈,却无法排解;虽然不服,却只好独自忍受。如此,孩子稚嫩的心灵就会出现一道道无形的伤痕,形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久而久之,对于其心理发展、自我驱动力的发展以及精神自信,都会造成创伤。

  尽管歧视、惩罚性教育的危害人所共知,但绿领巾却绝非孤例。现实当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不但在对孩子的心理尊重、精神呵护方面做得不够,而且一些简单粗鲁的教育作风和做法还会时不时地冒出来:有的家长因为教育孩子而“失手将孩子打死”;有的家长动辄用羞辱性语言、讽刺性话语管教孩子;有的教育者常常拿孩子的隐私和伤疤说事;至于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前几天,继“虎妈”之后,又出现了“狼爸”,认为“打也是一种教育文化”。凡此种种,无一不扭曲了教育的本意,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写到这里,笔者想到了国外教育界流行的“二十码法则”。这一法则要求家长、老师与孩子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在二十码之外注视孩子,以便对孩子保持足够的尊重,给孩子留出独立、自由的心理空间。是的,孩子从来就不是教育的附属品,更不是教育者的玩偶,而是有尊严的个体。因此,每一个教育细节都应该充满温情,而不能粗鲁野蛮地伤害孩子,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著名心理学者张德芬认为,教育者应“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足够多的精神上的满足和引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心智和人格健康成长。多多尊重孩子吧,让我们的教育不仅为孩子提供知识,更提供心理的温暖、心灵的慰藉和成长的愉悦。这样,受益的将不仅是孩子和家长,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