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80后”的价值观教育不容忽视
|
来源:现教传媒网 2007-1-31 15:20:00 |
|
近日光明日报的一则报道列举了一个典型的事例,提出了当今学校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很值得深思。事情是这样的: 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位高三同学这样叙写一位目睹名医误诊的女护士:“病人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说了又不会提工资。如果出了事故,让医院赔钱去”,“他(指专家)那么有名,(我)诈他几万块钱不成问题吧!”“这病人耗了我一整天的宝贵时光,死了活该!” 按照语文老师的点评,“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这位“80后”中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提到病人时,漠不关心,缺少基本的同情心,并且透出对专家的“仇富”心态,并且,竟然会想到护士可能会敲诈专家!而根据语文老师的调查,在这个44名学生的班里,还有48%的学生为这篇作文叫好! 近几年,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逐年加大,教育事业发展形势良好。但是我认为这几年也恰恰是弱化甚至是忽视了最根本的道德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在一所学校里,当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命题作文《母爱》时,学生的反应让老师惊呆了:“什么,写母爱?这有什么好写的?!”有些学生甚至串联起来搞集体“罢写”。还有更离谱的,少数学生对新中国的英雄人物持根本否定态度,称雷锋为“傻?菖”,称邱少云为“火鬼”,有的高中生竟然不知道朱德、刘少奇是干什么的……这些问题着实让人惊诧。 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教育部门的责任,有社会上价值观扭曲和道德观念淡薄的影响,也有家长的直接责任,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社会上指责“80后”为“垮掉的一代”的悲哀论调,笔者并不赞同,但是作为教育事业的立身之本,对受教育者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笔者同样认为这绝不可忽视。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