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公司不仅提供招聘信息,还发行与找工作相关的杂志,请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或开设网上论坛,为大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大学生可以从别人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通常情况下,政府不会组织任何招聘会,而是由各大招聘公司组织大型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英国各大主要城市,每年至少举行3—4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有的公司还为从远道赶来的学生报销车费。
除这些招聘公司外,大学生还可以从自己就读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获得信息。有时,一些大型的企业和机构也到校园里进行招聘,通常都是进行一个主题演讲,然后鼓励学生报名申请。另外,行业协会也是找工作的上好途径之一。通过这些协会找工作,通常成功率比较高。
[美洲]
美发动校友帮学生求职
美国就业市场已经发展成一个非常成熟的系统。对号入座是非常恰当的比喻。每个行业和不同的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就业市场模式。拿薪水最高的投资银行来说,他们大多在美国的常青藤学校录取学生,而且大部分限定在工商管理专业或者金融、经济专业方向的学生。另外,研究生毕业的会计,大概平均年薪在3万到5万美金不等。常青藤学校的商学院毕业生年薪在10万到15万不等。
尽管如此,大学生想找份称心的工作也并不容易。由于学生就业率直接关系到高校声誉和各项综合排名,因此每到择业季节,美国高校总是调动各种关系,十分卖力地帮学生找工作。
美国大学帮助学生就业大概有三种途径。一种是通过长时间积累的与专业有关的相关公司的关系网。美国大学的就业服务由每个系或者学院分别负责,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职业介绍中心。不同学院长期积累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司数据,供本学院学生参考。
另一种非常关键的途径就是美国学校的校友网。美国大学对自己的校友资源严格保密,不与其他学校分享。美国人很重视校友关系,已经毕业的校友总会想方设法帮学弟学妹联系到他们感兴趣的公司,也会应学校邀请,回校园传授找工作的经验。他们还会帮助小校友申请自己所在公司的职位,比如修改简历,告诉他们近期公司需要什么方向的人,如何才能吸引招聘者注意等等。有了这些内部消息,求职者就会比其他人更具竞争力。
学校也有自己的招聘网站。在该网站上,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简历,由学校帮忙把信息传到相应的公司。学校传递的信息通常比较可靠,公司乐于接受,并直接同适合的学生建立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