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自己住所周围究竟有几个理发店。“你应该把你的思维过程呈现给考官。”住的社区由几条街构成,哪些街曾去过发现没有理发店,哪些街上曾注意到有理发店,从而推算未曾注意的街上或许会有几家理发店。“这些题是没办法准备的。”
模糊的“推荐权”
找到校领导后,该名副校长发现,是错把给另一同名学生的表格发给了她,而这一同名学生真实的年级排名是400多名。
尽管与复旦同时推出“自主选拔”改革,但交大的选拔程序与复旦有着很大不同,中学校长的推荐权力成为焦点。
交大没有文化笔试,在上海交大网上,明确其选拨的录取“以中学定额推荐为主。”实践中,作为推荐人的,通常是中学校长、或是分管高三工作的副校长。一位教育界人士担心,给予中学过多的权力或许会成为高校自主选拔的漏洞。
首先,到底推荐谁,成为这些中学校长的权力。
这次交大计划收取1200学生的材料。其中800份正式申请表(简称正表)向上海各所高中发放,由中学校领导决定推荐哪些学生。
另400个名额是留给网上报名的学生,他们可以从交大的招生网上下载申请表。
尽管交大的招生公告中并没有提到两种表格有何不同,但不少学生和家长还是认为,领到正表会受到更多的重视。领到正表的王瑶华注意到,正表的纸张、装帧非常考究,而那些网上下载的表格就显得随便多了。
其次,现在中学校长的推荐内容被交大非常看重。
王瑶华参加学校组织的动员会时,听姚国超亲口说,交大的这次自主选拔有70%是看校长推荐的学生材料,30%是看面试成绩。
为了增加面试中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这些推荐材料的内容会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位育中学一位学生说,不少被推荐学生的学习成绩被改动过。王瑶华拿到了正表,她承认是有这个现象。她说,学校里有一套公式,原先的分数经过换算后就会高出许多,“学校认为,那是因为重点中学平时考试的题目很难,分数看上去就会低一些。”
在正表中,一些学生在年级里的排名也会有所改动。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陆懿是偶然发现这个现象的。她在拿到交大发放的正表时,发现副校长给她填写的年级排名是100多名,而她的排名是50多名。
找到校领导后,该名副校长发现,是错把给另一同名学生的表格发给了她,而这一同名学生真实的年级排名是400多名。王瑶华说,在他们学校也是这样的。
由于这些模糊地带的存在,一些学生家长担心,在缺乏诚信体系情况下,进行自主选拔会出现不公正的状况。一些参加了交大面试的学生说,面试有走过场的感觉。
位育中学一名高三学生说,她的家长认识交大招办里的工作人员,交大招办有时会发放一些白条给重点中学的校长、副校长,只要是他们推荐的学生,交大肯定会录取。“很多情况就说不清了。”
“我们觉得,笔试还是能保证一定公正性的。”郑方贤认为,所以,复旦并没有采用中学推荐的方式。
|